第974章难民纷纷(1 / 2)

朝天子 风尘落雨 1497 字 2个月前

建武四年春,北凉王离凉</p>

“驾!”</p>

“哒哒哒~”</p>

三百白马义从排成几列纵队在官道上一路疾行,可能是刚下过雨,马蹄踩得泥水飞溅,很多士卒的裤腿都脏兮兮的。</p>

离凉七八天,顾思年他们已经横穿了雍州,进入了大凉六镇十四道其中之一的凰北道。</p>

琅州雍州等六镇地处边关,常年战乱,人口还是比不上这些中原州郡。</p>

官道两侧经常可以看到聚族而居的百姓村落,人来人往。</p>

三百披甲骑兵的穿行时而会引来不少百姓的侧目,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人是北凉军卒。</p>

马背上的顾思年眉头微微皱起,因为官道上能看到有不少老百姓拖家带口的往北赶,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神色惶惶。</p>

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群结队。</p>

“奇了怪了,什么情况?”</p>

顾思年十分不解的说道:</p>

“怎么刚开春就有如此多的百姓离家外出?看着像是在逃难?”</p>

若是在路上遇见成群结队的商贾往北赶顾思年可以理解,毕竟天气转暖,做生意的时候又到了。</p>

可老百姓的都是靠种地过活的,主打一个安居乐业,若不是出了天大的事谁会逃难?</p>

“不明白。”</p>

第五南山茫然地摇了摇头:</p>

“这儿又不是边关,更没有战乱,到底是何事能让如此多的百姓拖家带口的逃难?没听说有什么灾荒啊。”</p>

看着那一张张憔悴又沮丧的面庞,一股沉重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老百姓的眼眸中看不见半点光芒。</p>

顾思年略微思索片刻,还是忍不住扯住了缰绳,停在了一家四口面前:</p>

“吁吁吁~”</p>

突然停住的骑兵把人家吓了一跳,一家四口齐刷刷的往地上一跪,砰砰地磕头,脸都白了:</p>

“军爷,军爷饶命啊!”</p>

“小的们可没犯事!”</p>

“哎哎,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p>

这举动同样把顾思年整懵了,难不成自己就这么可怕吗?</p>

他疾步向前,连忙把跪在前面的老两口扶了起来,尽可能轻声细语地说道:</p>

“老人家别怕,我就是停下来问问路,是不是吓到您老了?对不住对不住。”</p>

瞧得顾思年如此友善客气,而且面庞看起来也没有恶意,老人家这才颤颤巍巍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小心问了一句:</p>

“军爷,您要问什么?这里的官道小人也不是很熟。”</p>

“敢问老人家是哪里人啊?”</p>

“小的是凰北道治下,颍川郡、昌乐县人。”</p>

“昌乐县?”</p>

顾思年在脑海中翻找了一下这个地名,疑惑道:</p>

“昌乐县离这儿足有近百里啊,你们为何到了这?再往北走可就是雍州境内了啊。”</p>

“小的们就是要去雍州,然后从雍州去北凉道,以后就打算在北凉道寻一处村落扎根了。”</p>

“你们要去北凉道?为何?”</p>

顾思年与第五南山两个全都愣住了:“那可是边关,凰北道好歹算是中原,肯定要富足安定些吧?”</p>

老人没开口,倒是他边上的儿子嘟囔了一句:</p>

“富足?军爷怎么就知道中原一定比边关的日子好过?”</p>

“别瞎说!”</p>

老人瞪了他一眼:“军爷面前,小心说话!”</p>

“哎,没事,就当是随意闲聊。”</p>

顾思年很好奇地问道:“说说,为何要去北凉?”</p>

年轻汉子这才壮着胆子说道:</p>

“军爷,您看这条路上,很多都是咱们昌乐县的百姓,他们都是要去北凉的。不为别的,就为了去找一条活路。”</p>

“找一条活路?”</p>

顾思年眼中的疑惑越发浓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