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通货膨胀,朱元璋慌了!(1 / 2)

第162章 通货膨胀,朱元璋慌了!</p>

【比如财政危机问题,许多人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便是加税。】</p>

【但是最终的办法如果是加税,那路易十六死得就太冤了。】</p>

【他不就是因为无法成功加税才掉了脑袋吗?】</p>

【那么,既然加税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将没收的教会和贵族财产进行拍卖呢?】</p>

【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选择。】</p>

【实际上,新生的共和国政府也正是采取了这样的措施。】</p>

【然而,处理这些庞大的资产需要时间,而财政危机却刻不容缓。】</p>

【因此,政府决定以这些财产作为抵押发行债券,即“指券”。】</p>

【这种“指券”后来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的地位,成为了法兰西的纸币。】</p>

【然而,“指券”的波动极大,因为其背后的财产价值也在不断贬值。】</p>

【从1792年开始,指券的价值就急剧下滑,贬值幅度高达38%。】</p>

【到了次年2月,更是跌破了50%。】</p>

【到了8月,其价值已经跌至22%。】</p>

【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带来了严重的后果。】</p>

【法兰西的农民宁愿让小麦烂在地里,也不愿接受“指券”作为支付手段,这就进一步引发了粮食危机。】</p>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在1793年4月颁布了法令,禁止通货买卖(即铸币和纸币之间的交易)以及两种物价并存,并对拒绝接受指券者予以严惩。】</p>

此时弹幕弹出。</p>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p>

“宝钞与铜钱、白银之争,也是政府与市场的博弈。”</p>

“印的太多咯,当然会贬值。”</p>

“纸币制度缺乏充足的保证金支撑,发行量过大超过了实际货币需求,从而使得政府难以保障纸币的稳定价值。”</p>

“宝钞发行量太大,大明政府也无力兑换,迟早信用破产。”</p>

“大明宝钞缺陷可太多了。除了没有明确的准备金制度,还有纸钞只能单向兑换,纳税不能全部使用宝钞,以旧换新还要收钱。”</p>

“大明百姓得多绝望啊,拿到宝钞的一刻,就知道要贬值。”</p>

......</p>

嬴政看着天幕的信息陷入了沉思。</p>

许久之后,他开口道:</p>

“其实这种宝钞若是适量发放应该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p>

“如今大秦实力急需提升。”</p>

“马蹄铁,蒸汽机,棠溪宝剑的研制,需要大量铜、铁。”</p>

大秦如今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为下币。</p>

百姓若是大额交易,货币也是极为沉重。</p>

若是有宝钞,市面上的铜币也能回收一部分,另做他用。</p>

李斯揣摩了一下秦始皇的话,问道:</p>

“陛下,咱大秦可要发行这种宝钞?”</p>

嬴政点头。</p>

“传朕旨意,设立专管宝钞发行的宝钞部。”</p>

“宝钞发行关乎国家财政,一定要慎之又慎。”</p>

“大秦需要建立起一套宝钞的发行制度。”</p>

“制度建立好之后,先在咸阳城内试用,若是有积极效果,再大秦全国范围内推行。”</p>

......</p>

洪武年间。</p>

朱元璋不是很理解天幕中大量发行宝钞会贬值的说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