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霸王真正的穿越改变(2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431 字 3个月前

所以大宋的军队才会一直拉胯,不论君王宰相怎么改革,战斗力都无法提升。</p>

而岳家军之所以战力忽然就升了上来,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原有的统治秩序崩溃,大量中原普通百姓民失本业,纷纷流入军中,军中主要人员是普通百姓而非罪犯。此时参军,社会主流不认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p>

孙策推行募兵制,就一定要避免大宋贼配军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让俘虏、匪寇之类的成为军中主力。而是要让所有百姓都看到,从军是百姓最好的选择。</p>

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p>

孙策要实现募兵制下,百姓踊跃从军,以军旅为荣的风气,要么授爵,要么制禄。</p>

现在的情况下,孙策想要兴爵,那是不太可能了。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汉室校尉,在彻底成为江东六郡之主之前,他的官职甚至要低于张飞的中郎将。</p>

对孙策而言,仅有的选择就是为将士制禄。让百姓看到从军入伍之户,男女皆得官府供养,家财皆为江东上流。</p>

甚至于这份俸禄已经足够让豪强子弟心动。一名普通玄甲骑兵的俸禄就堪比斗食小吏。</p>

可察举制下,大部分豪强家族子弟是没机会成为斗食小吏的。</p>

这方面如今的吴郡太守朱治是最典型的,在东吴建国后,他担任吴郡太守,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朱治每年都要献御数百人。</p>

一个郡府有上千名郡吏,可想而知这些公族子弟哪有什么权力和俸禄?</p>

可就这还是公族子弟以及世家大族才能有的待遇。</p>

豪强子弟?往后继续排队吧。</p>

除非天纵奇才,被高官举荐。不然豪强之家子弟哪怕上千人,也只能困守乡野,没有出仕的任何可能。</p>

而投戎入伍,尤其是加入玄甲骑兵这种精锐铁骑当中,无疑是豪强子弟最佳的升迁路径。</p>

孙家祖父辈还在卖瓜,而父辈就已经是大汉最顶级的列侯,封无可封。到了孙策这一辈,已经开始眺望王权甚至皇权。</p>

能有这么快的升迁速度,完全是出于军功。</p>

所以孙策希望将这种阶层升迁路径依旧作为治下最受重视的路径之一,吸引大量豪强子弟从军入伍,让社会各个阶层不分上下都依靠从军实现阶层跨越。</p>

绝对不能出现宋朝那种,社会主流排斥进入军队的风气,让军队中充斥着罪犯、刑徒、地痞、无赖。</p>

另一方面,孙策也一直觉得豪强子弟是这个时代最佳的兵源。没有之一。</p>

他们出身卓越,基本上都算是加强版的良家子。不仅有世家世业,还几代人都生活富裕。</p>

中原被夷狄称为巨人之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地主家子弟不用为温饱发愁,甚至还能有宗族的私塾,全族子弟一起习文尚武。</p>

关于这一点,是孙策最印象深刻的。</p>

整个家族子弟在一起学习,被族中长辈照顾,是整个中原几千年一直维持的传统!从诸夏先祖筚路褴褛,创业于中原,一直到新世纪之前,延续了甚至不止五千年。</p>

反倒是孙策穿越之前,那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共识,由一个小家庭,父母两人养育一个孩子的模式,是堪堪诞生不到二十年的新形势。</p>

所以,不仅仅孙策跟族中子弟,孙贲、徐琨等人相熟亲近。</p>

豪杰们一旦来投靠他,也是携宗亲、乡党等人一同来投靠。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戚家军义乌矿工的加强版。而且身材普遍高大,超过七尺七寸的比比皆是,很多人还认识文字。</p>

孙贲、徐琨、鲁肃、蒋钦、朱桓、凌操等等东吴名将,无不是这种出身。</p>

如果不能提高军队的地位,让这些人杰全部耻于投入军中,改而去舞文弄墨,参加科举……简直是时代的悲哀。</p>

孙策完全无法想象,孙贲、徐琨这种宗族子弟,江东豪杰,没有了豪烈之气,成为柔弱的江南士子,家族中不教兵法武艺,子弟从小参加童学、私塾,学四书五经,背《论语》、《孟子》,该是怎样的悲凉。</p>

孙策一身英雄气,不仅仅是要改变小霸王一人的命运轨迹,同时也势必要改变整个江东,甚至整个民族的命运轨迹。</p>

绝不允许民族中慷慨豪烈之风被泯灭,以至于两千年如一日的,所有人杰都皓首穷经,将一代代年轻俊杰的青春热血、几百亿中原少年的意气风发全部消磨在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种古典经文当中!</p>

不然也真是太惨烈,太悲凉了。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末路,霸王悲途。</p>

而要改变这一切,孙策觉得首先就是要给天下人杰更多的阶层晋升之路。</p>

沉吟之后,孙策对张纮说道:“君建言之策,甚合我意。务必要妥善安置将士及其妻女,让将士之家皆为江东上户,富有家财。”</p>

而至于如何安置上万将士和女子,孙策打算先合后散。也就是先将这些人集中管理,然后一批一批的安置。尤其是流落到江南的女子,直接安置在纺织工坊之中,由官府提供食宿,分批嫁于将士之后,再逐渐分散到各户当中。</p>

当然要安置这上万女子,绝非一件易事,甚至一处纺织工坊都未必足够。</p>

孙策打算效仿锦署,专设一处官府机构,组织女子官营纺织。</p>

只是负责这项机构的人才,他一时还没有选择好。</p>

毕竟无论让哪位麾下豪杰去负责锦署,管理上万女子,都有些别扭,很可能会面临将领的激烈抗拒。</p>

孙策甚至考虑要不要把历阳县令邵卓给调过来,他应该不会计较管理妇人,甚至欣然同意上任。</p>

只是历阳实在太重要了,需要邵卓在那里担任县令,缓冲孙策和袁术之间的势力冲突。这里毕竟是关乎孙策整个淮南战略,江东可从来不是固守在长江以南,哪怕孙权手中的濡须,还在历阳以北呢。</p>

孙策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了历阳这处桥头堡。</p>

关于负责女眷的人选,孙策还没有定下,蒋钦忽然来报,他孙策的女眷也已经到郡了,需要他去安置。</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