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贫富倒置(2 / 2)

霸王! 杨氏良家子 2477 字 3个月前

理论上这个事情,其实应该找县丞。毕竟县丞负责一县内的仓储事宜。</p>

孙策不禁莞尔一笑,你这还真是信任我啊。</p>

伏处天末,亦与内郡同风!也就是当地虽然偏远,可语言、风俗、穿着都已经与华夏内部州郡相同。也难怪郑礼的雅音已经有了南方的特点。</p>

不过郑礼说的另一条,孙策非常赞同,他的想法倒是跟甘宁有些不谋而合。</p>

当然绝大部分百姓可能也不相信,如今江东一个郡产出的粮食,就足以使江东数个郡不至于饿殍遍野了。</p>

尤其当地还有大量的山越人,能安抚山越,使其大量参与农桑,这可绝不是一件易事。</p>

百姓不能只盯着自己那十几亩地的产出,一直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不然一场旱灾过来,就会导致他们纷纷家破人亡,出售土地。</p>

随后孙策说道:“卿所言,与孤志向相合,随后可致信一封与长史详谈此事。孤此来是为了查看一番秣陵县的邸阁、仓廪情况,以建驿路。”</p>

只是孙策眉头微蹙,问道:“今年梗稻丰收,为何不多储存一批稻米?只积储了五百石。”</p>

信使在路上一日数百里,和信使一日数十里的差距,那足够影响无数人的生死了。</p>

孙策认真的对郑礼询问道:“丹阳如今形势与会稽相类,卿为秣陵县君,可有何治县良策?”</p>

郑礼不慌不忙的回道:“义仓两面储存的便主要是稻米。稻米规模有限,主要原因有二。”</p>

能有十几个县甚至几十个县户籍过万,江东就已然堪称盛世!</p>

免赋免税这件事还有待考量。</p>

郑礼三年前到乌伤县时,时惟空城,郡县空虚,而待其离开之际,县内已然沃土千里,有了数千户人家。</p>

这诚然有孙策不立田制的制度优势,不然百姓根本没有这种积极开荒垦田的主动性。全等着平均授田,当地怕是到现在也不过耕田尚无百亩。</p>

“我以为当改易其俗,四境之内,皆劝课农桑,以丝织锦缎,代其毛毡,以阡陌良田,代其耕殖山间。阅武暇日,则诱习诗书。习学者,免其税赋,如此必使民慕习文教,夷俗丧变。如此阡陌之间或陋习难除,而富庶之家,必率尚廉洁。”</p>

孙策感叹道:“民生不易啊。如今国家虽有小安,但百姓仍忧饥馑。如此可见民心依然不安。”</p>

“我以为当务之急,应是建邸阁,而稳人心。兴道路,而便工商。难道我堂堂中原,还不如西方杂胡?”</p>

孙策也没敢想治下每个县的人口都有上万户,那一百一十九个县,户籍恐怕还要超过贞观之治初期了。</p>

那就是在秣陵附近也广开桑田,用生丝纺织取代其毛毡耕牧,吸引山越风俗、文化皆与华同。</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见孙策还在思考,郑礼说道:“只要将军麾下大军未殁于战事,丁补于伍,便不会如凉、并一般,番夷内附,近据郡县。”</p>

郑礼说话便是儒雅从容,给人一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与其交流,让人如沐春风。</p>

郑礼说道:“如今民间情况显然倒置。百姓饥馑,却种产量不足的粟米。豪强田联阡陌,却种产量丰盛的稻米。以至于贫者越贫,只能食糠麸。而富者越富,食有肉、富米面。”</p>

郑礼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立即答道:“自汉列亭障以来,丹阳居民杂处,所来从旧。百姓大都以织毛毡、勤耕殖为本业,民大率贫瘠。镇夷山越,气习刚勇,好勇斗狠,历代相沿,以至今日。”</p>

哪怕是商人要运粮,那也得有人通知他们什么地方出现了旱情。</p>

“二则就算义仓建起,官府、百姓亦不敢大量储存稻米。稻米积储之后,只两三年便会发霉。而粟米若储存完善,能积储五六年,听闻建康城新建粮仓,以地窖储藏,设数层草木灰防潮,更是能储粮长达七年有余。”</p>

孙策宁肯像秦朝一样,给勤耕尚学的孝悌力田发布帛、肉、油,也不期望免税,导致国家最后像大明一样征不上士大夫的税来。</p>

当然对应的,中枢也会设立三司制,负责度支、市舶、户部三大财政。</p>

以庙廊之才,而治三千户人家,自然是不在话下的。</p>

若是能将这壮举在秣陵复现,秣陵恐怕无需几年就能从三千户人家,涨到户籍过万,为天下赞。</p>

张昭这也是想用郑礼之政才,开垦丹阳,建设建康繁华。</p>

自公元前770年,平王定都洛邑建立东周,洛邑的语言就渐渐成为了整个东周时期雅言的基础。《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p>

所以,大部分百姓淳朴的想法都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p>

不过这东西,到了隋唐之际,就是司空见惯了,军中士卒就以饼为军粮。</p>

这个传统要一直延续到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然后结合吴语,形成金陵雅音,然后为南朝历代所传承。后世常说的吴侬软语,说的便是这种。不过软并非秀气,女子讲来具有独特的柔美灵秀之风,男子讲来则颇具儒雅倜傥之气。</p>

“且富者以稻米降低粮价,贫者粟米卖出无门,家中愈发贫寒,妻子大率难以蔽体。”</p>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精细白面摊成的烙饼,这东西在当下还是个稀罕玩意,是汉灵帝带起来的美食。</p>

郑礼没有一味的夸赞,而是很公正的说道:“将军曾遣会稽南部都尉贺齐,击破山越北地,降宗贼之类,遂空其地。后又有王朗窜逆,东冶叛乱,以致会稽空虚,居民散逃。我进入乌伤之际,其县已空,时惟空城。”</p>

所以他三年之后,就能从最南面的偏僻县邑,直接升到秣陵县长。</p>

听闻郑礼最后掷地有声之言,孙策不禁连连重重的点头。</p>

西方粟特人如今都吃上精面制作的胡饼了,江东百姓还在吃粟米。</p>

难道坐拥鱼米之乡的江东三吴之地,产出还不如西域胡人?</p>

显然是民心未安,百姓对战乱、旱灾等真的是怕了,宁肯吃粗粮,也要有个安稳的将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