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太空学院(1 / 2)

安西听着这段《农政全书》的话,却满头雾水,微怒道:

“苏先生,你直说是什么意思,何必又用文言文掉书包。”他从小学理科,对文言文一窍不通。

而一旁的埃博院长却是惊讶地张开嘴巴:

“苏先生的意思是,用池塘底的淤泥,来当作桑田的地基,来养桑?然后桑养蚕做丝绸产业,然后以蚕粪来养殖其他鱼类?”

“这是这个道理。”苏怀一副“埃博老儿这乖“的表情点头,用折扇指着图纸上的桑田道:

“桑基鱼塘的桑基宿松,肥沃,有利于桑树根系的发展,塘面空旷,为桑树密植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原本就是最好的有机农业结构。”

说着又指着鱼塘的位置:

“而剩下的蚕沙下塘喂鱼,混合养在塘里的草鱼,鲢鱼,鳙鱼,鲮鱼,鲤鱼,分部在上,中,下层,各个空间,可以和水生浮游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不同环节。

而鱼类的排泄物,和其他动植物的残骸,被分解成氮,磷,钾,混入泥塘,这种塘泥,肥力高,肥效长,又有抗旱和防止杂草滋生的作用,是桑树的最好肥料……”

这些都是他从《农政全书》中看来的内容,而且这个桑基鱼塘还不仅仅是理论,还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大力推广的农业项目。

是经过现代化农业论证的,所以苏怀敢讲出来。

这下子,众人听着都是各个头皮都不由有些发麻起来,农学院的学生们更是像是听到天书似的。

谁都没想到,苏怀在纸上看似随意画出的农场,竟是一个完美水陆资源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从结构上看,徐光启记录的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似乎远胜过目前所有的有机农业庄园。

苏怀提到的古书《农政全书》,他们都是闻所未闻,可如果华夏古人瞎编的话,单凭苏怀这个外行,绝不可能自己想出这样的人工生态系统。

难道华夏古人在500年之前,就在搞有机农业了吗?

有这个可能吗?

苏怀看着农学院众人,垂着脑袋,满脸想不通的样子,心里也是暗想,搞农业虽然是科学,但是更需要实践。

虽然古代华夏科学理论虽并不发达,但这种桑基鱼塘,是华夏民间的数千年农业的智慧结晶,做了千年的实验,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代人的改良,才到达这种完美结构。

虽然没有理论依据,但是实验样本,可比你们在实验室中做的实验,多不知道多少倍呢。

而且这个时空,绝没有人想出这个方式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丝绸失传了,没有人养蚕……

没有人养蚕,自然没有大量蚕粪了,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缺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当然不会有人发明了。

不过安西虽有些慌乱,埃博院长却在一番沉思之后,都发现了桑基鱼塘的漏洞,徐光启的这个人工生态系统,有两个大问题。

只见埃博院长沉着脸道:“苏先生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有两个地方还是有待商榷。”

“埃博院长请指教。”苏怀道。

埃博院长指着图纸道:

“第一……里面茶田是多余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蚕粪是否能够担鱼饲料,恐怕还没有人试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