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手办兵马俑(1 / 2)

等到他们寻找唐正清的时候,唐正清已经开车西去了,本来唐正清是打算回长安的,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再往西去看看,至少要走遍整个关中。

唐正清直接跨越西虢,直接来到陈仓,西虢就是当年周文王姬发的弟弟的封地,史书上记载也是一位公爵,但是究竟是不是,唐正清也不确定。

陈仓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化摇篮中最重要的一颗明星,围绕着黄河,一共有四大文化区域,第一个就是在黄河的上游,也就是河湟区域,那边的地理环境很好,是一个非常适宜的定居点。

第二个其实并不是围绕着大河,但是是大河的支流,核心的地方就是陈仓,这里是黄帝炎帝生活的地方,这里也有大周的发源地。

甚至就是炎帝的陵墓都还在这里,当然他的陵墓只是衣冠墓并没有尸体,留下的是衣冠冢。

第三个就是在黄河中游地区,也就是雒阳城附近的区域,这里是夏王朝的发源地,也就是在这里,大禹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也就是在这里,大禹的动作让大家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第四个就是在黄河中下游的区域,也就是后世的齐鲁大地和两淮大地的交汇处,那边除了有东夷之外,还有其他文化,诸如商王朝,他们就是发源自黄河中下游,也正是因为在那个时候黄河老是喜欢改道,所以商王朝才会迁都那么多次。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比较出名的文化圈,那就是靠近大海的东夷,南方的百越,巴蜀地区的巴蜀文化,这三个地方也是很著名的。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关中首先搞出来了政治文明,要是没有关中,大禹除非是重生者,否则他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政权。

唐正清来到陈仓当然要去炎帝陵去祭拜一下,自己的祖先毕竟就是炎黄子孙,遇到老祖宗了,当然要去祭拜一下。

炎帝陵和炎帝祠位于陈仓市渭滨区神农镇境内常羊山上,是神农炎帝的陵寝,为炎黄子孙拜祖祭祀的主要场所。

华夏民族是炎黄贵胄,华夏人是炎黄子孙,神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姜水,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定论。

古书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在陈仓地区,这是北魏时代,古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明确地写人《水经注》中。明代《一统志》记载:“姜水在陈仓县南。”也就是现在渭河南姜水边的姜氏城。

陈仓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农祠,祠南蒙峪口有常羊山,常羊山有炎帝陵,均在神农镇境内,都是众民百姓祭祀先祖炎帝的场所。

炎帝陵主要游览建筑有:神农门、羊脚亭、炎帝陵大门、炎帝行宫、羊首亭、“神农城池”、“华夏始祖”牌坊、祭坛广场、炎帝大殿、炎帝塑像、大型彩绘、墓前石阶、陵墓等。

关中百姓会在正月十一日集会九龙泉祭祀炎帝诞辰;每年七月初七集会天台山祭奠炎帝死葬。

炎帝虽然不如黄帝有名,直系子孙也没有黄帝有名气,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炎帝的后人就很少。

炎帝陵划分陵前区、祭祖区、墓冢三个部分,陵前区的姜城堡处有一古式重檐牌坊,上书“炎帝故里”四字,堡东“浴圣九龙泉”上有沐浴殿和九龙亭,道路的北段十字路口有座石质华表牌坊,上书“神农之乡”四字,道路的中段十字路口又有一座古式牌坊,上书“人杰地灵”四字。

常羊山风光宜人,沟底终年流淌着清冽的山泉小溪,也流淌着永远诉说不完的美丽传说,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步入炎帝庙的大门,左厢房里展出着炎帝的生平及传说故事,右厢房的墙壁上悬挂着历代各界人士的题词。

院子的正面是大殿,殿前是可容纳千人的祭祀广场,大殿面5间,左右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挂着一幅对联“创始定有人千载岐黄崇炎帝”,“流传安无据八方稼穑念神农”,正面门额上是“炎帝大殿”四个大字。

殿堂正中央是炎帝的大型塑像,殿内灯火辉煌,香火不断,宏亮的钟声悠扬悦耳,回荡整个山谷,祭祖区内还修建姜炎圣母宫和神农阁,西山腰有百草堂、药王洞建筑。

穿过殿堂往南,便是一条笔直的通往后山顶的小道,炎帝陵就在这后山顶上,唐正清迫不及待地登上陡峭的、层层相叠的台阶,直至登上第九百九十九个个台阶,才算终于到达常羊山的中峰顶。

这是个庞大的圆形陵墓,墓冢周围用青石砌筑,墓碑上刻有“炎帝陵”四字,四周松柏成林,墓前通道两边为历代帝王塑像,陵冢后为颂扬炎帝功德的诗词、楹联和绘画作品的碑林。

陵墓东连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北隔蒙峪河与诸葛山相望,南边松柏成林,越林梢可远眺高耸人云的秦岭大散关,向西俯视清波滚滚的姜水,姜水萦绕姜氏城北流人渭河。

陵墓整体以山取势,古建成群,三面凌空,给人以雄伟、神圣、肃穆、古雅、幽静的感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盖古圣之功德,惟帝最大,故后世之报享,帷帝最隆。”作为农业和中药的创始者,炎帝神农氏在历代祀典中,一直居于崇高的地位。

唐正清走到了炎帝的陵墓前,之所以没有去大殿,主要是唐正清想要先来陵墓这边祭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