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关中(八)(1 / 2)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1627 字 8个月前

蒲坂城位于河东、河西、河南三界的交界之所,在姬康的前世当中,就有“一鸡鸣,三省闻”之说。蒲坂为舜旧都,其北有长阪,为邑之险要,故此得名。

秦国占据此地之后,为同秦地连接,命名为临晋关。但是关东诸国,还是习惯称其为蒲坂。

大河到此之后,水势不再汹涌涛涛,而是变得极为平缓、宽阔。其下的风陵渡口,是连接河东、河西两地的重要水上通道,眼下,河上运送军需物资的舟船,更是穿梭不绝。

姬康在韩非等一干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蒲坂城的西门城楼下,向远处眺望。

此时正是初夏季节,缓缓流淌的大河,根本没有姬康前世般那样的浑浊,而是异常的清澈。“哗哗”流淌的河水声,让姬康觉得她像母亲一样,在欢呼着自己的到来。

夕阳西下,余辉将满天的云彩染成一片通红,倒映在了河面之上,给大河仿佛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闪闪发亮。

大河,华夏的母亲河!

姬康不知道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只能感觉到自己眼眶的湿润。

“白日依山尽,大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然还没有前世的鹳雀楼,但是面对此等景色,姬康还是忍不住念出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著名诗句,来表达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

站在姬康身后的韩非,轻声吟诵着姬康刚刚念出的诗句。这首诗语句平缓而简单,内容自然而又包含着超越一切的气势,越嚼越觉得很有味道。

“王上,好诗啊!此诗必定流芳千古!”韩非赞叹道。

陪同姬康来到城楼之下的官员,绝大部分都是武将,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此诗真正的意涵,但并不妨碍这伙杀才们要恭维自家君王的心思。

“王上,此诗真的太好了!”

“王上,此诗妙不可言。”

“念王上的诗,简直让某仿佛吃了一桌尚好的酒席。”

“……”

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马屁”声,让姬康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说别的也就罢了,拿这首诗同酒席相比,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蒲坂城虽是一处重要的城邑,还是舜帝时期的都城,但此时的城内并没有什么宫殿建筑。城内的衙署院落,就临时成为了姬康的行宫所在。

“王上,钜阳城传来十万火急的讯息。”

刚刚回到行在的姬康,刚走进自己的书房内,情报局局长黄勇就进屋禀报道。

接过黄勇双手递来的信笺,姬康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转手就交给了身旁的韩非道:“韩非,你也看一下吧!”

“楚国居然要准备出击我燕国?王上,我军主力几乎全在河西,国内兵力极为空虚。是否停止伐秦?稳住所占的河西之地,派兵回齐地驻守防备?”

韩非大吃一惊之后,对姬康建言道。

….

不管古今,任何一个国家最为忌讳的就是双线或多线做战。

曾经做为中原霸主的魏国,就因为此,而跌落下了霸主的宝座。不但丢失了大量的城邑国土,并且一蹶不振至今。

姬康的眼睛微微眯起,略做沉思之后,对韩非道:

“秦国能将占据多年的南郡之地,交还给楚国,就证明现在正是灭秦的最好时机。如果我军此时停止伐秦,大军返回国内,则正中秦国下怀。

鲁仲连先生在病逝之前,就告诫过寡人:“打虎不死,必遭反噬”。

河西、河东之地,乃秦国一国之命脉所在。魏国占据之时,秦国为此在百年时间内,历经数代君主,连续发动大战,方才收复了河西,占据了河东。

我军只要撤兵,一旦等到秦国缓过劲来,必然会大举攻我燕国。到了那时,我燕国才真的是兵祸连连,如果再想灭秦,就没有这么简单的了。”

鲁仲连在去年同姬康见面之后,半年之后,就在齐地病逝。

“王上,我军不撤,楚国如果真的出兵攻打我燕国,我燕国又该如何应对?”

韩非忧虑的问道。

姬康冷笑了一声,斩钉截铁地说道;

“既然楚国想掺和我燕国伐秦之事,那就让他掺和去算了!寡人是不会从河西撤一兵一卒的,宁愿丢失数郡,甚至是整个齐地,也要誓灭秦国。

再说了,楚国自认为我燕国伐秦,国内兵力空虚,故而被秦国蛊惑想出兵攻我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