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将军、左将军,我燕国第一军和第二军,乃我王在辽地起家之军,也是我燕国最为精锐的两军,大小百战,至今从无败绩。
本想等刘胜所部占据了端氏城后,与我部形成夹击河东秦军之态势时,我部再大举南下。但是,目前看来,刘胜所部却被秦军阻挡于空仓岭下,短时间内无法策应我军。
明日起,你二人所部做为我军左、右先锋,分别沿汾河东、西两岸,出中都(今山西平遥),而直取邬城(今山西介休东)、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两城。
记住,你们皆乃骑兵,不要强自攻城。能取则取,不能取则围而不打,目的就是吸引汾城王龁所部前来救援。两位将军,你们明白了吗?”
荣岩和左宗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齐声答应道:“明白了,大都督。”
李牧点了下头,对二人道:
“就这样吧,你二人下去休息去吧,明日一早,就率部进发吧。”
等到荣岩和左宗走后,李牧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起身又来到了帐内的堪舆图前,仔细琢磨起当前的军情来。
在王龁和王翦率秦军攻取上党的时候,李牧就率领晋阳之军,在祁城东南的昭余祁湖畔(今已干涸),修筑了大营。以策应中都(今山西平遥)和榆社、榆次等城燕军,防止秦军的夹击进犯。
在燕国朝堂确定下了四国会盟,合纵攻秦的战略之后,燕国北路大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九军,十四军以及从各郡抽调的预备役,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已在此聚集完毕。
南下攻打河东,并非易事。
要知道秦国占据的河东之地,由南北两个盆地构成。南部为安邑盆地(今运城盆地),北部是汾城盆地(今临汾盆地),两个盆地间又有丘陵阻隔。
河东左为霍泰山脉(太岳山脉),右依骨脊山脉(吕梁山脉),南则有中条(又称薄山)和王屋两山,其外更有大河(黄河)包裹于外。
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河东之地同燕国的晋阳、雁门等地放在一起,称之为“表里山河”。不管是尧、舜、禹,还是之后强大一时的晋国,皆以此而立国。
燕军从晋阳南下攻取河东,最好的途径,就是沿着汾河而下。一则地势平坦,利于大军行进,特别是骑兵;二则是有利于粮草辎重的补给,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汾河是可以通航的。
面对燕军的动向,秦将王龁则是早有准备。
在得知燕军的统帅是李牧之后,王龁虽然重视,但并不以为然。
李牧大名虽已被各国所闻,但是其几次成名之战,皆是靠打匈奴而来的。对于当今的中原各国来说:匈奴,蛮夷也。能打败匈奴,并不算什么稀奇厉害的事。
另一方面,则是李牧很是低调。虽被姬康重用,但不管是对内对外,在众人面前,其一直保持着谦逊姿态,话不多说。如果在姬康的前世,这人妥妥就是一个“扮猪吃虎”之主。
要知道,王龁做为一个老将,南征北战几十年,内心也是一个极其骄傲之主。
在其戎马生涯的这几十年里,攻城野战无数,唯一佩服之人,就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其他各国的将领,说句实话,人家王龁还真不放在眼里。
驻守在河东之地的秦军并不少,足有二十万之众,兵马人数并不次于李牧所部。
在得知燕军在晋阳聚集,且有南下的动向后,王龁一方面从河东各地抽调兵马,汇聚汾城,准备同燕军进行会战;另一方面,则是沿汾河流域,在燕军南下必经之地的城邑,派驻兵马,进行层层阻拦。
王龁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层层阻击战术,借此来消耗燕军的兵马和锐气。待燕国大军来到汾城城下的时候,秦军主力就可以以逸待劳,一战而击败燕国大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