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军政分离(上)(2 / 2)

天唐锦绣房俊 公子許 1576 字 5个月前

这些大臣都了解房俊的棒槌脾气,唯恐他注重西域的意见被皇帝驳斥而耍脾气,从而惹恼了皇帝。</p>

事实上,殿上大臣们皆是一时之人杰,对于房俊注重西域、防范阿拉伯人的意见是很认同的,但是大家不谋而合的认为,东征才是眼下头等大事,阿拉伯人再是强悍,完全可以等到以雷霆万钧之势荡平高句丽之后,再从容计较……</p>

房俊被大家的紧张神情弄得一愣,和着都以为我就是个棒槌,不分场合的耍性子?</p>

不过太子、李绩等人的关切之情、维护之意,还是令他心中一暖。</p>

吸了口气,鞠躬施礼,从容道:“陛下,微臣有一点愚见。”</p>

李二陛下道:“讲!”</p>

“喏!”</p>

房俊脑子里组织着说辞,缓缓说道:“东征乃是国策,举国上下尽皆认可,必定要集结全国之力,一战而定。不过前隋殷鉴未远,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却铩羽而归,不可不借鉴。前隋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后勤辎重粮秣的补给未能及时送到前线,导致军心涣散,战力不足。而且其超过百万的大军横陈在辽东边境,有的军队势如破竹,有的军队进展不力,甚至有的军队遭遇败仗……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纵然隋炀帝再是英明神武,亦很难通过一己之力全盘只会百余万大军的攻守策应。”</p>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然而在场之人谁都明白其中的道理。</p>

可是你这个时候说这等话,是讽刺陛下与隋炀帝一般好大喜功,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么?</p>

李二陛下阴沉着脸,不耐烦道:“汝到底要说什么?”</p>

房俊道:“微臣还未说完……”</p>

没理会李二陛下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的脸色,侃侃而谈道:“尤为重要的是,当举国之力东倾,所有的力量都投注到东征之上,对于国内的掌控难免疏忽。这也是隋炀帝东征未果之际,不得不狼狈回国的原因,国内烽烟四起盗匪遍地,再不回过头来收拾国内,只怕高句丽尚未打下来,大隋的根基都被掘断了……”</p>

实际上,隋炀帝的确放弃了攻打高句丽,及时班师回朝。</p>

只不过泛滥的国内形势使得隋炀帝这般雄主亦难有回天之术,结果东征失败,高句丽巍然不动,大隋却亡了……</p>

李二陛下面色渐渐严肃起来,沉声问道:“汝可有良策?”</p>

房俊道:“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在于指挥系统的失灵。隋炀帝身在军中,纵然战神附体,亦难以得窥战争形势之全貌,顾此失彼,正是应当。而他身在辽东,国内形势稍稍有变,旁人不敢亦无权及时做出决断,导致处置拖延,最终形势糜烂,一发而不可收拾。”</p>

他抬起头,缓缓说道:“故此,微臣恳请陛下成立一个临时的军事机构,只在东征期间设立,协助陛下掌控全局、调度资源,同时监视国内、掌控西域,能够在有事发生之时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决断,不至于坐失良机,导致形势糜烂。未虑胜先虑败,此百战不殆之根由也!”</p>

殿内落针可闻。</p>

这可不是简单的增设一个机构协助皇帝处置军机那么简单,以往军政皆有政事堂参谋,宰辅们将国事归纳处理之后交由皇帝决断,现在这是要另设一个衙门,与政事堂分庭抗礼啊。</p>

好在房俊说得明白,仅只是限于东征这一段特殊的时期,否则非得炸锅了不可!</p>

这样一个决断军机之衙门,直接听命于皇帝,那得有多大的权力?</p>

无论设立与否,都将造成一场轩然大波!</p>

给予就在房俊说话的同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看向李绩,政事堂作为大唐最高等级的行政机构,能容忍这样一个衙门将军机决断的权力分割出去吗?李绩这位尚书左仆射、帝国实际上的宰辅之首,会有何等反应?</p>

李孝恭、李道宗,包括一直闷不吭声的程咬金、尉迟恭、李大亮、张亮……一个个神情亢奋,目光炯炯,先是看了看李绩,继而便将都看向李二陛下。</p>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p>

他们这些人是永远也无法进入到政事堂之内担任宰辅的,不能进入大唐最高权力之中枢,对于政治生涯来说难免留有一丝遗憾,而现在,房俊的这个提议几乎就是送他们进入大堂政治中枢的最佳良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