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不愧是国士高徒(2 / 2)

孙策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p>

“控制襄安津后,分兵一队前往控制庐江郡府衙之余,再分出其余兵力迅速将庐江郡沿江渡口也纳入控制之中,强行切断庐江世家沿着长江外逃的可能。”</p>

周瑜瞪大着眼睛看向孙策,甚至就连脑袋都忍不住微微一歪,脑海里下意识地冒出了几个满是疑惑的符号。</p>

啊???</p>

尽管襄安津是庐江郡主要渡口,可庐江郡其余的沿江渡口不少于五个,这还没有算上其余即便不是渡口,但依然适合暂时停靠船只的天然渡口。</p>

而以周瑜适才观之,孙策所领水军或称得上精锐二字,但数量绝不超过五千之数。</p>

在既要控制庐江郡府衙等关键之处的情况下,能分出多少兵力去控制每一个渡口?</p>

更何况庐江郡地处长江北部,南连长江,北更是接有淮水、濄水、颖水等诸多水系,一味严防死守,只会如大网捞鱼那般,必然疏漏百出。</p>

所以,并非是孙策此计不可行,但此计也只能称得上是平庸之策,这可与周瑜对于孙策的能力判断大为不符。</p>

‘莫不成……是在故意考究我?’</p>

周瑜脑海里浮现出这么一个念头,这也是除了孙策是真的菜之外,一时间周瑜所能想到的唯一合理解释了。</p>

当即,周瑜微微一笑,道。“兄长既然欲考究于我,那我便献丑说上几句,还请兄长点评。”</p>

周瑜的谦逊与客气,让孙策颇为欣赏之余,爽朗地说道。“瑜弟只管一说,便是有什么错漏之处也是无妨。”</p>

“孙子言:水无常势,兵无常形。”</p>

周瑜大袖一挥,这却也是他首次在外人面前指点江山,谈论计策。</p>

这让周瑜一时情难自禁之下,大有几分英姿勃发,慷慨激昂的感觉,道。</p>

“庐江形势亦是如此,一味堵塞必有疏漏,若想阻止一部分狗急跳墙的庐江世家外逃,当下却也是堵不如疏。”</p>

“长江渡口放开便是了,兄长只需迅速以雷霆之势控制庐江治所舒县,以分兵两千驻守其中即可。”</p>

“而后,兄长再率一部精锐多立旗帜,巡视庐江各处城池,以威压人,且每途径一处贴出告示,对当地百姓、世家表明秋毫无犯的态度。”</p>

“甚至兄长还可趁机迎娶庐江一世家女为妻妾,以做亲近之态,如此一番恩威并施下来,既足以暂安民心,又可使庐江世家心怀观望态势而不会轻易外逃。”</p>

“届时,再有我庐江周氏之配合,凭借着兄长的权谋手腕,庐江世家不过是兄长的掌中蚂蚱罢了。”</p>

原本听得津津有味的孙策,听到最后不禁懵了一下。</p>

‘我的权谋手腕?’</p>

孙策好歹也是跟了李基多年,年少之时立志要跟随李基学习用计设谋,但来自天赋的沉重打击,让孙策认清了什么是现实。</p>

学不会,就是学不会……</p>

不过尽管孙策对于如何用计始终难以掌握精髓,但是孙策对于计谋是否具备可行性,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却也已经能做出精准的判断。</p>

适才周瑜所道出的计谋,孙策几乎是要忍不住抚掌而赞,就是周瑜最后一句夸赞,愣是让孙策想不出自己的权谋手腕在哪?</p>

孙策自认武力手腕那必然是有的,但权谋手腕……</p>

“咳咳,瑜弟过誉了。”</p>

孙策也不是什么厚脸皮之人,且相当有着自知之明,转而道。</p>

“不过瑜弟所言正合我意,那便如此而为。”</p>

尽管与周瑜相交不足一个时辰,但孙策相信自己的判断,周瑜所设之谋比自己原本的打算要高明得多。</p>

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控制庐江郡治所后四处巡视,威慑不轨之徒。</p>

而孙策的行事风格更是尽显“雷厉风行”四字,当即除了留下五百人谨守襄安津,直接便是率领全军直奔着舒县的方向而去。</p>

这一幕落在周瑜眼中,自然是不会认为孙策会直接相信刚刚结识不到一个时辰之人,且顷刻间就做出决定,将对方的建言当做行军方略。</p>

因此,周瑜只以为孙策本身便是如此所想,双方不经意间想法雷同罢了。</p>

……</p>

而也就孙策攻略庐江郡的同时,孙坚率领着麾下兵马一路从司隶几乎是不敢如何过多停歇地往长沙方向行军。</p>

多日的急行军,让孙坚麾下兵马几乎尽是疲乏不堪,士气低落,逃兵更是频频出现……(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