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当好朕的眼睛,不然就去岭南种荔枝(1 / 2)

朱元璋心思飞转。</p>

不经意间竟然给他炸出了新情况。</p>

青楼怎么会是官府的产业?</p>

他立马发问,“你给朕说清楚,这是什么情况?”</p>

“官府开青楼赚钱,你们还要脸不?”</p>

听到朱元璋的质问,徐江颇感无奈。</p>

他也对宋隐说过这样不好,最终却被宋隐的理由贬得无话可说。</p>

稍作思考,徐江决定搬出宋隐的解释。</p>

“回陛下,当初臣也对宋大人说过这样不行,”</p>

“宋大人却说,逛青楼是人之本性,这行禁不了。”</p>

“人的私心在丰厚的回报下,会发生卖儿卖女的惨象。”</p>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管控去改变。”</p>

“福州青楼由官府来管,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惨事发生。”</p>

“生意好了,其他青楼也在学习。”</p>

“青楼里姑娘全是自愿来的,可以回家探亲,名声虽说不好,可有银子赚也都开心。”</p>

朱元璋直接愣了。</p>

宋颖解决的事情手段倒是新奇。</p>

的确,青楼根本禁不了。</p>

他起义时,还关过青楼。</p>

可如今青楼还不是遍地开花。</p>

福州府开青楼,让这个行业发生转变。</p>

这个解决办法看起来不错。</p>

徐江继续道:“青楼现在是官府的产业,所以,虽然咱们每个月都要那么多公关费,但实际算下来,成本还是很低的。”</p>

“青楼赚的银子,九成入了府库,实际上只花了一万两。”</p>

“说白了就是左手进右手出。”</p>

“一万两转一圈变成十万两,这叫经济流通。”</p>

“青楼、青楼的姑娘、官员、富商形成共赢。”</p>

朱元璋沉默了。</p>

他想要反驳,却无从开口。</p>

这其中有大学问。</p>

怎么左右手倒一下,一万就变十万,还有很多人获利了?</p>

这到底是对是错?</p>

朱元璋想不通,决定放下这个问题。</p>

公关费查不查已经不重要了。</p>

福州府连上千万土地出让金都缴了,除非天怒人怨,这事紧咬不放未免小气。</p>

“福州地都卖完了吗?”</p>

“确定明年还有钱上缴?”</p>

朱元璋换了话题。</p>

徐江点头,“土地出让金,只是土地的一部分。”</p>

“福州大基建还要搞好几期,土地运作臣也搞不懂,只能一年记一次。”</p>

朱元璋眼皮直跳。</p>

怎么都想不明白,福州那个破地方地价怎么这么高?</p>

按徐江说法两千五百万只是开胃小菜。</p>

要是整个大明都交土地出让金,特么这得有多少银子?</p>

朱元璋按捺不住了,“朝廷是否也可以这样操作?”</p>

徐江心里大惊,连忙说:“陛下不可!”</p>

“宋大人特意叮嘱,不是所有州府都适合这个法子,一个不慎会有大患。”</p>

“盲目发展,百姓和商人的全部家当砸进去,会出人命。的”</p>

朱元璋沉默不语,宋隐连这都预料到了。</p>

可银子太诱人啊。</p>

朱元璋不甘心的板起脸,“朕执意要搞呢?”</p>

徐江沉默片刻,才点头,“陛下不如问一下宋大人的意见。”</p>

“宋大人提过,地里有矿,有田,有山水,是皇朝的根。”</p>

“这些不能被某个人大量把持。”</p>

“否则朝廷会有颠覆之患。”</p>

朱元璋闻言,脸色瞬间难看起来。</p>

福州府祥和一片,能做不能做的宋隐都在把关。</p>

不然早人头落地。</p>

换个人就不敢保证了。</p>

历朝的更换毁灭,还不是地方不作为导致起义,进而颠覆整个皇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