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大明朝,全都因为宋隐整出的这些事,让朝廷和自己无端的背上了骂名。</p>
简直忍无可忍。</p>
朱元璋气得满脸铁青。</p>
看到百姓们称赞宋隐是大清官,还上杆子去福州府工作,去帮宋隐改造福建省。</p>
这算什么?</p>
明明就是在挑衅朝廷的威望。</p>
朱元璋怒不可遏。</p>
却在盛怒下,他意识的有些不对。</p>
宋隐说劳务派遣可以让朝廷增加收入,百姓也能赚到银子。</p>
一举两得的好事,也这么做了,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p>
现在却发现问题的根源,是百姓并不知道他们是被派遣务工。</p>
就以为是朝廷盘剥了他们的银子。</p>
这样一来,宋隐也参与其中却变成了百姓眼里的大清官。</p>
朝廷反而背了黑锅。</p>
宋隐无形中却成为百姓尊敬的大清官!</p>
朱元璋越思忖越感觉不对头。</p>
照这样发展下去,大明朝的民心岂不是会向宋隐倾斜?</p>
照这趋势继续发展,后果太可怕了。</p>
朱元理知道宋隐的能力很强,治理上有一套,练兵布阵方面连徐达都对他无比赞赏。</p>
这样全能型的人获得民心,这事儿还能好吗?</p>
很明显,不但不好,甚至还让朱元璋忌惮。</p>
权臣向来都是双刃剑。</p>
利大于弊,自然是没有问题,能让大明朝更加繁荣。</p>
但如果反过来呢?</p>
如果弊大于利,权臣动了歪心思,野心膨胀了呢?</p>
若再继续纵容,恐会后患无穷。</p>
想到这种可能,朱元璋觉得应该敲打下宋隐了。</p>
有些事儿可以做,但却不能用错误的方法去办。</p>
更不能凌驾于朝廷之上,藐视皇权。</p>
朱元璋最担忧的是有人超越皇权至上。</p>
现在的宋隐,隐约有了这样的势头,若不及时敲打,恐怕会变成麻烦。</p>
想到这,朱元璋向胡雄望去。</p>
缓缓开口,“胡雄,你给朕好好查查宋隐这王八蛋的罪证。”</p>
“只要是他的违法行为,不管是行贿受贿还是贪污枉法,都给朕彻查到底。”</p>
“所有罪证都要找出来,切忌不可大意和遗漏。”</p>
“否则,朕让你吃不了兜着走!”</p>
朱元璋直接下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p>
只要有了宋隐的罪证,就有资格敲打宋隐,让他不得不收敛。</p>
也让他知道,他的头顶上方,还有咱这个皇帝和朝廷,以及六部。</p>
否则,让他继续搞下去,麻烦也会更大。</p>
宋隐现在深得民心,甚至百姓宁愿相信宋隐的话,也不相信官府和朝廷。</p>
长此以往,朝廷还有存在的意义吗?</p>
各州府设立的官府更没有存在必要了。</p>
现在,已经到了该防备的时候。</p>
朱元璋说完,胡雄当场愣住,没有回应也没有动作。</p>
见胡雄还在愣神,朱元璋当即大怒,“怎么了?”</p>
“难不成你想跟宋隐那王八蛋统一战线?”</p>
“甚至觉得宋隐高过朕?”</p>
朱元璋这话,吓得胡雄连忙摇头,“陛下,臣断无此意。”</p>
“臣对大明和陛下绝无二心,绝对忠心耿耿啊!”</p>
胡雄慌忙解释,这关键时刻,他的立场绝对不能有半点犹豫。</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