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朝最头疼的事,就是中央集权。</p>
朱元璋当初设立锦衣卫时,就是为了监视百官及加深对中央权力的控制,力保手中权力不容闪失。</p>
胡惟庸一案是导火线,使朱元璋察觉到丞相权力过于庞大及泛滥的野心。</p>
这已经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p>
凌驾皇权,甚至挑战皇权,怎可能存在?</p>
王朝中有足够跟皇权抗衡的多个权势,王朝还如何治理?</p>
朱元璋强势决定,大臣反对无效,犹如板上钉钉,绝无转圜的可能。</p>
退朝后,朱元璋心情愉悦地返回御书房。</p>
废掉丞相,便于皇权集中权利,也便于掌控朝堂。</p>
像胡惟庸那样,在自己眼皮底下通敌的事情,朱元璋不想再发生第二次。</p>
这时,太子朱标走了进来。</p>
他原本在处理公务,听到今日早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消息,令他非常意外。</p>
处理完公务后,立刻就赶来见朱元璋。</p>
“父皇,怎么突然间就废除丞相制度?”</p>
见礼后,朱标纳闷地问。</p>
他非常不理解朱元璋的决定,胡惟庸一案,牵涉太多。</p>
才刚刚平息此事,朱元璋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让人有种早有谋划,故意针对的感觉。</p>
朱标是自己最爱的儿子,他的问题朱元璋一点也不生气。</p>
反而对他解释,“标儿你想,历朝历代,由丞相挑起的事端还少吗?”</p>
“你看胡惟庸何等狂傲?若不是父皇早有察觉,此刻大明朝早换由他来坐,老朱家的江山也易主了。”</p>
“再说了,回望历史,三国时曹操就是丞相吧?不也一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怎么了?”</p>
“世人赞他是枭雄,但对于皇权来说,他这是造反,是谋逆。”</p>
“哪个朝代的丞相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手握重权,百官臣服的是皇帝吗?非也,臣服的是丞相!”</p>
“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时,标儿你还觉得丞相的功劳有用吗?”</p>
“相权高于皇权后,他便无所顾忌,连个人功绩都不用担心,行事随心所欲。”</p>
朱元璋细说过往丞相之祸,对丞相极其厌恶。</p>
丞相一位原本是为了辅助皇帝处理公务而设,随着相权权利加大,渐渐地丞相位置也有变化。</p>
当相权高过自身的功绩时,就威胁到了皇权的利益。</p>
朱元璋的一番解释,朱标明白了他的想法。</p>
但心里还有些犹豫。</p>
当即再问,“父皇,也有可能出现功绩高过权力的人吧!那又如何?”</p>
胡惟庸并没有做到功绩比权力还大,也不可能做到。</p>
因而朱元璋完全没有朝这方面去想。</p>
朱标的设想,让朱元璋微微愣住。</p>
明知朱标只是随口一问,但这种情况不能不考虑。</p>
此刻朱元璋心里,确实因为朱标的话让他脑海里浮现出一人。</p>
这人,正是福建省布政使宋隐!</p>
无须质疑宋隐的能力,但朱元璋并不安心。</p>
他心里明白,宋隐比胡惟庸更加高明。</p>
但一想到宋隐的所作所为,朱元璋立刻冷笑,“有朕在,他便不可能坐上这个高位。”</p>
“标儿,你是太子,更是咱钦定的储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