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这几人,“朕知道了,朕会调查此事,你们先退下。”</p>
说完,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禁卫将他们带出去。</p>
听到这话,这几人都觉得朱元璋会替他们做主,顿时无比激动。</p>
他们不停的磕头,对朱元璋满情感恩之情。</p>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朱元璋此举不过是打发他们走罢了。</p>
告状的百姓虽然离开了,朱元璋郁闷的心绪却迟迟未能平静。</p>
他虽然选择相信李善长,但是……</p>
身为天子,能让他无条件信任的人,又能有几人?</p>
虽说他坚信李善长不会如此丧心病狂,表面上他没有把那些告状的话放进心里,可到底还是有了猜忌。</p>
李善长是为数不多的开国功臣,而且他还是大明的第一个丞相,跟已经故去的刘伯温,对大明有着无法磨灭的贡献。</p>
尤其是朱元璋决定造反起义,李善长对他各种献计献策,甚至还是朱元璋识文断字的启蒙老师。</p>
可以说他对朱元璋的帮助,没有几人能及。</p>
只是信任归信任,猜忌的种子仍然萌芽了。</p>
朱元璋心里清楚,李善长身居丞相高位时间不短,而且还是淮西一派的领军人物。</p>
朱元璋早就想敲打淮西一派,特别是李善长。</p>
他要在有生之年,打压淮西一派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成为能够被朱标掌控了的臣子。</p>
朱元璋第一时间将告状的百姓划归为刁民,却也因为这件事,让因为大明安定祥和而放松下来的他,瞬间紧绷起来。</p>
他知道万万岁是不可能的,大明江山迟早要传位给太子。</p>
这次出现百姓告御状的事情,让朱元璋再次警觉起来。</p>
只是他疑心特别重,心里虽然已经有了想法,却没有让马皇后知道。</p>
而是暗自观察。</p>
朱元璋把告状的百姓打发走了后,生起了要打压重臣的心思。</p>
尤其是淮西一派的武将。</p>
出于对李善长的信任,朱元璋没有重视百姓告状的事情。</p>
朱元璋觉得,当初胡惟庸一案牵涉甚广,当时杀了很多人,李善长应该会引以为戒。</p>
所以这次,朱元璋思考的方向偏离了正轨。</p>
不知不觉,新年都过去一个月了。</p>
那些回去等消息的百姓,却迟迟等不到朝廷的消息。</p>
但江南一带的各种状况却越来越严重。</p>
李善长到了江南后,生搬硬套福建的所有做法,对江南行省进行大面积改造。</p>
只是效果甚微,甚至还导致江南行省出现了各种状况。</p>
百姓们苦等数月,原本以为皇上会替他们做主,现在这份希望土崩瓦解。</p>
而江南各州府不但毫无作为,甚至面对上访的百姓,直接粗暴地驱逐。</p>
更有甚者,还直接给上访的百姓扣上了暴徒的罪名。</p>
此举彻底地激怒了百姓。</p>
眼见上访毫无效果,更是被地方官员威胁压迫,百姓们终于爆发了跟官府的正面冲突。</p>
无疑,官府等的就是这个契机,终于有了名正言顺出兵镇压的理由。</p>
又过了数月,江南的状况愈发变本加厉。</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