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百姓载歌载舞!和宋大人比,咱们的(2 / 2)

这样的举措对百姓们来说益处极大。</p>

尤其是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那里的百姓想接触外界都难。</p>

有的地方土地肥沃,粮食高产,但因为交通不便,因而多出来的粮食只能烂在田里。</p>

现在朝廷要治理交通广建公路,让州府跟州府之间,县城跟州府之间都达到路路通。</p>

如此一来,给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人带来了发展的机会。</p>

做买卖,寻求发展,外出等,都会因为交通的改善而得到解决。</p>

这项工程深受百姓拥护。</p>

各地百姓天天都掰着手指头期盼修路队早点到来。</p>

许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欣喜若狂。</p>

特别是看到有官差开始进行丈量,选择修建马路路线时,都高兴地围观。</p>

“太好了,官府终于为民做好事了。”</p>

“终于修路了!”</p>

大家奔走相告,看到这些村民如此兴奋,消息灵通人士议论得更欢了。</p>

“告诉你们也无妨,这哪是朝廷替我们着想,说白了,咱们还是借了宋大人的光。”</p>

“若是没有宋大人,朝廷根本想不到要修建马路,就咱们这鸟不拉屎的小县城,怎么入得了朝廷的眼?”</p>

有人解释,百姓们对宋隐更加感恩戴德。</p>

许多州府的百姓都知道自己能过上好日子,都是因为宋隐。</p>

像福建和北平这些行省,就连村庄都发展的很好。</p>

其他州府的繁华,也全都得益于宋隐的提议。</p>

“宋大人太了不起了!”</p>

“宋大人不但平定了江南造反一事,而且还替咱们百姓做了很多好事。”</p>

百姓们望着京城的方向,一阵感恩。</p>

只是再想到自己所在地的官员时,就气不打一处出。</p>

“人比人当真是气死人了,想当初宋大人当县令时,照样把沛县治理得红红火火。”</p>

“可是看看咱们的县令,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p>

百姓们对宋隐的赞美越多,对当地官员的怒火就更盛。</p>

这些声音传进当地官员耳中,一个个都羞得面红耳赤。</p>

心里虽然不满,却也无言反驳。</p>

话说回来,别说是他们一个小小县令,就是州府布政使,甚至朝廷各部官员,谁敢去跟宋隐比?</p>

武能排兵布阵,文能治国安天下,文武兼备,纵观历朝历代,也找不出几个人不是?</p>

他们这些官员,但凡能在宋隐推行的政策中,沾点光就谢天谢地了。</p>

结果如愿以偿沾光了,却被百姓各种嘲讽。</p>

憋屈啊。</p>

别看他们当官,却哪敢得罪这些刁民啊!</p>

尤其是像他们这些没有靠山的小官。</p>

这要是惹怒了哪个刁民,人家上京去告御状,就够你喝一壶的。</p>

历朝历代向来都是民怕官,结果大明倒好,官不敢跟民斗。</p>

朱元璋屡次大杀戮,大明官员都更新换代了几批,被杀的官员数以万计。</p>

所以这些官员也只敢默默地干活,不敢反驳。</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