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宋隐的办法,让百姓去对付儒家(1 / 2)

朱元璋视线扫了一圈,开口问道:</p>

“户部尚书呢?怎么还没到?”</p>

王雄赶紧站了出来,“回皇上,宋大人的时间观念一向很强,现在还未到上朝时间。”</p>

此话一出,朱元璋嘴角不由抽搐了几下。</p>

这王八蛋何时准点过,根本就是想偷懒。</p>

不过王雄说的也是事实,确实还未到早朝时间,他也没法继续计较。</p>

好一会儿,宋隐才慢腾腾地进来了,扫了一眼龙椅上的朱元璋,走到自己位置上。</p>

等文武百官行礼后,朱元璋缓缓打量着众人。</p>

但是这些大臣低垂着头,眼神躲闪,这让朱元璋很是生气。</p>

斩杀十个大儒的事情都过去快两个月了,这些文武百官仍然一副装死的样子。</p>

等待了片刻,仍然没有人率先出列汇报工作。</p>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率先开口。</p>

“这段时间,各州府教育政策落实的情况不是很好。”</p>

“而且很多提上议程的工程,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p>

“谁来告诉我,怎么回事?”</p>

朱元璋才开口说了几句话,就压抑不住心头的愤怒。</p>

大明各地的各种基建,虽然总的负责人是宋隐,可具体工作都细分到各部门负责。</p>

毕竟整个大明统一搞大基建工作量相当大,光靠宋隐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p>

结果细分到各部门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却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进行反馈。</p>

这是想干什么?</p>

文武百官全都沉默不语,放在在做无声的抵抗!</p>

宋隐一派的人,此时有些尴尬。</p>

礼部尚书林芳栋站了出来,“启禀皇上,教育改革一事臣跟宋大人已经做好对接,各个经济重地,礼部都安排下去了。”</p>

“但是仍然有许多地区儒生对抗严重,实施困难,臣已经数次上折子至内阁,至今仍未得到回复。”</p>

林芳栋这话让朱元璋脸色愈发难看起来。</p>

闹半天不是无人向他禀报,而是折子未递到他这里。</p>

内阁人员全都是宗亲,就这样折子都能压下?</p>

不用查,朱元璋也知道,折子肯定直接被转送到东宫。</p>

朱元璋直到此刻才察觉,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内阁,都在有意疏远自己。</p>

“胡闹!”</p>

朱元璋愤怒地一拳砸在桌上,阴冷的目光缓缓从文武百官身上划过。</p>

“咱现在了解大明局势,还得通过锦衣卫。”</p>

“你们每日上朝有事也不禀报,所有折子都送往东宫。”</p>

“怎么?难不成你们是觉得咱老了,眼花了,看不了折子了?”</p>

“还是你们体恤咱辛苦,不想让咱过度劳累?”</p>

朱元璋连声质问,却无人回应一句。</p>

徐树栋被诛九族一案,仅仅过去数月,所有人心里还有阴影,现在谁敢乱说话?</p>

“好,很好!”</p>

朱元璋脸都黑了,他这个皇帝何曾被人如此轻视过。</p>

“既然你们如此体恤咱,现在有这么多人给咱惹事,那么咱是不是应该把惹事的人给杀了?”</p>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瞬间跪了一地。</p>

异口同声齐喊,“皇上恕罪!”</p>

他们反应极快,也一脸认错的态度,但看到他们这样,朱元璋更加愤怒。</p>

此时,朱元璋惊讶地发现,整个大殿里,唯有宋隐站着。</p>

“宋隐,你作为此事的发起人,你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p>

朱元璋的点名,让宋隐回神。</p>

“回皇上,这些事情按照朝廷制度已经移交给内阁负责,臣向来不会做逾越朝廷规矩的事情。”</p>

宋隐神色恭敬,态度诚恳,朱元璋停了眼角直抽搐。</p>

这王八蛋?</p>

守规矩?</p>

无论是谁,甚至桀骜不驯的淮西一派那些武将说守规矩,朱元璋都信。</p>

唯独宋隐,要能守规矩,母猪都能上树了。</p>

这王八蛋,明摆着就是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你这小子,少在那儿说风凉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