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够厉害,先通过报纸进行压制儒家。</p>
紧接着又减少儒家知识在科举中的占比,用其他知识制衡儒家。</p>
这摆明了就是让学子们知道,略懂儒学皮毛就行。</p>
简直是杀人于无形!</p>
听到宋隐的建议,朝堂上的儒臣慌了。</p>
如果朱元璋同意,岂不是儒家子弟就要断绝了。</p>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朱元璋。</p>
朱元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沉思。</p>
宋隐此举,朱元璋既感意外,又十分惊喜。</p>
如果在科举时就开始制衡儒家,那以后通过科举入朝为官的官员,就不再是纯粹的儒生。</p>
也不会再出现有那么多儒臣阻挠制裁儒学的事情。</p>
甚至如此培养出来的学子,还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p>
思忖片刻,朱元璋没有反对。</p>
“准了!”</p>
“大明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的官员,而不是只知道读死书的书呆子。”</p>
朱元璋这话非常不客气,顿时,朝堂上的儒臣都破防了。</p>
这话明摆着就是在影射他们。</p>
科举制度改革以后,录用的官员不可能再是纯粹的儒家子弟。</p>
儒生儒家在整个大明,几乎没有任何地位。</p>
“皇上英明!”</p>
“臣建议,马上将这个消息通过洪武日报昭告天下,让所有大明的百姓都知道此事。”</p>
“同时,让各州府着手进行相对应的准备。”</p>
“行,这咱也准了!”</p>
宋隐的进一步提议,朱元璋毫不迟疑地同意下来。</p>
通过打压儒生事件,朱元璋已经充分地体会到了报刊的作用。</p>
听到朱元璋同意,那些儒臣顿时欲哭无泪。</p>
很快,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消息,通过洪武日报对外发布。</p>
现在,洪武日报各方面作用都发挥出来了。</p>
不但可以向百姓们传递朝廷消息,还能在传递消息的同时带百姓的节奏,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护朝廷利益。</p>
这个用途从百姓积极响应,跟朝廷统一战线,排挤及打压儒家,已经充分体现出来。</p>
利用报纸舆论方向,这种手段,数千年来的历朝历代从未有过。</p>
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想到这个妙招。</p>
为此朱元璋感觉非常好,十分有成就感。</p>
自从大明建国以来,朱元璋一直以民为本,事事都首先考虑百姓利益。</p>
纵然如此,仍然无法让大明百姓愿意服从朝廷安排。</p>
让百姓朝廷的话,跟朝廷步伐一致,这是每一个王朝的皇帝想要做,却都无法做到的事情。</p>
现在因为宋隐的建议,却让大明百姓轻松做到了。</p>
所以朱元璋十分重视报刊的号召力。</p>
就连科举改革这么大的事情,也都通过报刊对外公布。</p>
现在,洪武日报已经成为大明传递消息的主要方式。</p>
同时,洪武日报也成为大明百姓获得更多消息来源的途径。</p>
报纸的成立初衷是为了打压儒家,现在也成了向百姓传授知识的媒介。</p>
加上教育制度改革,势必能够将一家独大的儒家打压下去。</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