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又怎么跟户部牵连上,而且还涉及各州府税务呢?”</p>
朱标原本对儒家还是很有感情的,后来经过宋隐教导后,多少有了一些改变。</p>
现在愈发对儒家的所作所为不理解。</p>
宋隐进一步替他们解惑,“人人都以为儒家是针对公办教育。”</p>
“但皇上和陛下有没有想过?儒家大势已去,他们何来制作报刊的资金?”</p>
“当地官府又怎么会同意他们的报刊流入市面?”</p>
“而且不早不晚,在我卸任户部尚书后,他们立刻就瞄准经济方面的政策动手。”</p>
“皇上和陛下想过这背后的原因吗?”</p>
宋隐当然不会明着告诉朱元璋,不用他做什么,天下商人都会将民间发生的蹊跷事告诉他。</p>
当宋隐治理过的那些州府出现贪污案时,宋隐就察觉会出事。</p>
锦衣卫是朱元璋的鹰犬,但是天下商人都是宋隐的眼睛,他们以宋隐为尊。</p>
宋隐特别讨厌麻烦,尤其是朝廷上那些风风雨雨,又涉及党派之争。</p>
但真要有人跟自己过不去,宋隐也不会任人鱼肉。</p>
只不过没有确凿证据,他也不能明说。</p>
再者,以朱元璋的疑心及才智,也能猜得出来。</p>
果然宋隐的话,让朱元璋紧皱眉头沉思起来。</p>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而儒家就是大明身上的蚂蚁。</p>
朱标则一脸蒙圈地追问,“宋师的意思是儒家能够有这么大的动作,是有人在暗中援助他们,而且是户部?”</p>
宋隐微微一笑,“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无心争权,只想逍遥自在。”</p>
“奈何人心的贪欲,嫉妒是控制不住的。”</p>
“不过殿下也只猜对了一半。”</p>
“儒家背后有人相帮,这毋庸置疑,至于户部,只不过是连锁反应的后果。”</p>
“什么连锁反应?”</p>
“就是一件事情引起其他事情的发生。”</p>
“比如说上回的贪污案,导致我卸任户部尚书,从而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后果。”</p>
“至于户部出现的大批漏,皇上可以想想,能够从国库中贪墨库银,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谁敢这么有恃无恐呢?”</p>
宋隐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很明白了。</p>
朱元璋心里也已经有了答案,可是眉头却蹙得更深了。</p>
明明知道此事跟李善长脱不了干系,但目前还不是动李善长的时机。</p>
“咱明白了!”</p>
“那么现在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p>
“国库日后还有机会填补,但眼下各州府的工程由于资金短缺而停工,百姓工钱也欠了许多。”</p>
“这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p>
“办法也不是没有。”</p>
宋隐一开口,朱元璋和朱标当即眼睛一亮。</p>
宋隐给他们做了很多分析,但是具体如何解决问题才是他们此行的目的。</p>
“杀无赦!”</p>
三个冰冷的大字,从宋隐口中,一字一顿地蹦了出来。</p>
杀谁?</p>
用什么理由?</p>
朱元璋已经猜到是李善长从中作梗,但一旦动李善长,淮西一派武将定然暴动。</p>
大明武将造反,这后果朱元璋不敢想。</p>
尤其现在整个大明,领军打仗,几乎还是要依靠淮西一派的武将。</p>
宋隐指了指桌上的火锅。</p>
这顿火锅是鸳鸯火锅,也是宋隐自创的。</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