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的藩王制度,确立了藩王打下大明之外的疆土,都归藩王所有。</p>
眼下正是大好机会,试想谁会放弃。</p>
至于蓝玉那边,确实不需要太过操心。</p>
放眼现在的整个大明,军事方面较强的武将,还真非蓝玉莫属。</p>
“皇上,咱们静候前线佳音即可。”</p>
宋隐这句总结,满朝文武顿时心情淡定了许多。</p>
原来刚才是虚惊一场。</p>
殊不知,他们的表现,全都被朱标一一记下来。</p>
前线战事的问题告一段落,各部门开始汇报各自工作。</p>
现在大明各州府工程稳健推进,并未受到前方战事的影响。</p>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境内,仍旧是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色。</p>
许多大臣看到危机解除,又恢复了往日吊儿郎当的样子。</p>
轮到他们汇报工作时,就只知道拍朱元璋马屁,夸赞朱元璋。</p>
看到这些大臣的嘴脸,宋隐都不忍直视。</p>
这些人没事的时候就知道趋炎附势,一有事情,不是当缩头乌龟,就是比兔子跑得还快。</p>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淮西武将都比他们好多了。</p>
正当各部门汇报差不多时,工部尚书王雄出列。</p>
“皇上,臣有一事需要向皇上禀报。”</p>
顿时,所有人都向王雄看过去。</p>
毕竟王雄是宋隐的得力大将,他的能力也相当不错。</p>
“何事禀报?”</p>
朱元璋大手一挥,让他继续说。</p>
“皇上,朝廷推出全国大基建后,但是工部统计时发现,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履行朝廷政策。”</p>
“经核查得知,这些地方是因为地形,人口等因素,导致政策无法执行。”</p>
听到王雄抛出的问题,朱元璋仅是挑了挑眉,然后以眼神示意朱标处理。</p>
朱标已经监国,除非是涉及前线战事,朱元璋放心不下,才上朝亲自决断。</p>
对于一般国事,他就不想插手了。</p>
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朱标点了点头,“王大人,具体是哪些政策未得到执行?”</p>
朱标很好奇,现在已经打通了南北交通,交通极为便利。</p>
还会有什么地方,因为地形因素导致政策执行不了?</p>
王雄进一步解释,“回殿下,虽说现在交通便利,但是大明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平坦的地势。”</p>
“像贵州,云南等地,多是崇山峻岭。”</p>
“住在山里面的人,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当地官府跟朝廷联系也是非常困难。”</p>
“加上人口稀少,问题更加突出。”</p>
看到这里,朱标大概明白了问题所在。</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