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报刊还重点抓住其他百姓用地契换房时,都需要补差价的问题大肆攻击。</p>
可是这次的百姓移民却不用补差价。</p>
其中一定有猫腻!</p>
儒家报刊重点比较了普通百姓跟移民百姓换购新房的区别,用这种不一样的政策,再加上极其煽动性的语言。</p>
瞬间就勾起了百姓的嫉妒心,以及占小便宜的心理。</p>
“特娘的!他们凭啥呀?”</p>
“当初老子可是补了好几两银子才换到新房,他们凭啥不用补差价?”</p>
“这是欺负我们老实吗?”</p>
“真以为我们是大冤种吗?简直过分!”</p>
“咱们信错了宋大人,想不到他这人如此两面三刀。”</p>
“还有官府更过分,我们本地居民不管,竟然优先给移民安排工作!”</p>
百姓们原本只是发发牢骚,后来牢骚堆积起来变成了怒火。</p>
再加上儒家报刊刻意带节奏,让他们觉得朝廷压榨他们。</p>
“不行,官府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别以为我们好欺负。”</p>
“对!我们不是韭菜,他们休想任意在我们身上割韭菜!”</p>
“不行,必须让他们退还咱们当初补的差价,咱们的银子绝对不能让他们坑了。”</p>
百姓们汇集到一起,直奔官府而去。</p>
此时很多州府的知府,都还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让移民加入自己州府,却发现当地百姓叫骂着,把官府衙门团团围住。</p>
官府官员顿时无比头大。</p>
这些当地百姓叫嚣着,官府如果不把他们当初多交的差价退还,就绝对不会让移民进来。</p>
这股风气被儒家报刊大肆宣扬,瞬间大明各州府的百姓也纷纷效仿。</p>
甚至,许多州府百姓直接用罢工来威胁。</p>
很简单的一件小事,却引发了民愤。</p>
很快,这件事情就惊动了朝廷。</p>
朱标紧急将户部、工部及兵部的尚书宣到东宫。</p>
虽然发生了最令朱元璋在意的民愤事件,但是朱元璋此次没有亲自处理,而是让朱标去解决。</p>
随着冬天的降临,马皇后身体越来越差了。</p>
朱元璋放心不下,几乎将国事都交给了朱标。</p>
三个部门的尚书到达东宫时,朱标正在查阅各州府急报上来的折子,脸色严肃。</p>
“各位尚书,移民一事并不复杂,可是现在怎么会引发这么大的民愤?”</p>
朱标一看到宋隐等人,立刻询问。</p>
兵部尚书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内心有些惶恐。</p>
他的工作都在军队里,极少跟百姓打交道,顿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p>
他总不能调兵去镇压百姓吧?</p>
那样一来,岂不使矛盾更加激化?</p>
王雄紧皱眉头,满脸郁闷,“皇上,这件事情是儒家又出来捣乱了。”</p>
“儒家报刊从我们的政策中找漏洞,然后挑起百姓们的情绪。”</p>
听到民间报刊,朱标脸色顿时阴沉下来。</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