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领一份礼品的刺激下,百姓们很快就把补差价的事情抛到脑后。</p>
这可把儒家的策划者气坏了。</p>
他们费了那么大的劲,想不到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宋隐三言两语就把这么大的事情给压制下去。</p>
当场把几个大儒给气吐血。</p>
百姓们的民愤平复后,朱标招李善长去东宫。</p>
面对朱标突然间的召见,李善长心里多了几分猜疑。</p>
之前朱标让他和宋隐两人负责官员空缺的事,难不成是朱标想做点什么?</p>
李善长想到这种可能性,心里暗暗高兴。</p>
真要如此,他可要好好地左右一下朱标的想法。</p>
只是当朱标一开口,却是泼了李善长一盆冷水。</p>
“国公,这段日子儒生又在民间四处造谣生事,各种攻击本宫监国以来的朝政。”</p>
“不知道国公如何看待这件事?”</p>
朱标的质问,让李善长的笑容立刻僵在脸上。</p>
他深吸了两口气,稳住心神,这才连忙开口,“殿下,人多口杂,民间的那些谣言未必出自儒生之口,殿下从小受着儒家教育,自然知道儒家……”</p>
李善长还想夸夸儒家思想的好处,却被朱标不耐烦地打断。</p>
“本宫一直敬重国公,虽说国公年纪也大,但是这件事情毕竟影响恶劣。”</p>
“所以本宫想请国公辛苦一趟,去调查此事,看看是什么人在做妖。”</p>
“如果觉得本宫处理的政事不妥,可以直言,本宫向来欢迎谏言。”</p>
“如果觉得本宫资历尚浅,那大可让父皇再多辛苦几年,本宫不介意跟在父皇身边多学几年。”</p>
朱标说出这番话,李善长倒抽了一口冷气,像是不认识朱标似的。</p>
这话无疑是在敲打警告李善长,现在打理朝政的人不是朱元璋,最好把那些儒家见不得光的阴暗手段收起来。</p>
儒家的所作所为,已经碰到朱标的底线。</p>
朱标原本是想以温和的手段处理朝政,跟朱元璋不一样。</p>
但是儒家在大明内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明显就是跟朱标过不去。</p>
这朱标如何能忍?</p>
尤其是朱标一向来就对儒家充满感情,也不像朱元璋和宋隐那样强势的打压儒家。</p>
可是儒家现在却找朱标的麻烦,怎么不怒?</p>
朱标也在此刻,对儒家的感情来了180度的转变。</p>
李善长原本还希望朱标登基后,淮西一派可以重新夺回朝堂的话语权。</p>
可是现在看到朱标的态度,他大吃一惊。</p>
这跟他设想的结果完全不同。</p>
“殿下放心,老臣定会严查此事,定会好好警告他们。”</p>
“他们或许是被什么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了,否则也不会做出这么愚笨的事情。”</p>
“无论如何,老臣都会全心全意地支持殿下主政。”</p>
李善长连忙表态,表明立场。</p>
无论如何,他不能让朱标对淮西一派产生戒心。</p>
朱标到底还是经验尚浅,此事若是说给朱元璋听,朱元璋定然不会相信。</p>
正因为眼前的人是朱标,李善长才敢忽悠。</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