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看到这些藩王没有异议,很是满,终于此次没有给自己添麻烦。</p>
他不怕死,就怕麻烦,如果有藩王反驳,他还得做工作。</p>
“都给本官听好了,由秦王朱樉担任宗人令,燕王和晋王分别担任左右宗正,由周王和楚王担任左右宗人。”</p>
“你们几人不得因为朝廷职责而有所懈怠,否则本官第一个不轻饶。”</p>
“行了,都回去好好准备,等候二个月后的考核。”</p>
藩王们都松了口气,尤其是他们之后建国不会受到影响,所有藩王都开心地返回了封地。</p>
藩王离开后,朱标和宋隐前往金銮殿,向朱元璋汇报。</p>
对大宗正院改制是朱元璋亲自下旨的,自然想要知道结果。</p>
朱元璋听取了朱标的汇报后,顿时一脸严肃。</p>
“咱这些儿子,不愧是流着老子的血,军事才华一个比一个强。”</p>
“假以时日,想必他们会更加强大。”</p>
“如此一来,大明的军事力量也要加快建设了。”</p>
朱元璋知道藩王都成长起来了,却没有料到实力会这么强。</p>
如果从父亲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朱元璋当然替这些儿子高兴。</p>
可是,他现在是一国之君,从国家角度来看,自然就无比担心了。</p>
好在现在宋隐出手,牵制住藩王膨胀的野心。</p>
此刻,就连朱元璋都无比感叹,宋隐一句话,胜过他这个当父亲的千言万语。</p>
这让朱元璋很眼红啊!</p>
这事都不敢出去说,太丢人了。</p>
但是话又说回来,朱元璋看到自己儿子都有出息了,也是非常骄傲和欣慰的。</p>
“宋隐,此次的解决方案很不错,但是藩王们兵力太强,这些隐患不能忽视。”</p>
“还有,你给他们的承诺是怎么回事?”</p>
朱元璋越来越担心宋隐会成为哪个藩王的军师。</p>
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消除要杀了宋隐的念头,想要把宋隐留给朱标,让他好好辅佐朱标。</p>
可是现在,半路上杀出这些对宋隐虎视眈眈的藩王,朱元璋无比担心,没有心眼,性子又太温和的朱标,争不过那些藩王。</p>
而且宋隐又承诺,会帮助藩王选择可以建国的地方。</p>
这跟站在藩王一方没什么区别了。</p>
藩王们有了宋隐帮助,那还不如虎添翼。</p>
朱标其实也很好奇这个问题,听到朱元璋询问,顿时看向宋隐。</p>
“皇上,日后我会给藩王挑选一些军事要地,让他们建国进行防守。”</p>
“在这点上,皇上不必过度忧心。”</p>
“毕竟都是老朱家子弟,他们也不会乱来。”</p>
“而且在他们建国发展初期,大明就可以介入,暗中遏制他们。”</p>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他们壮大起来,有了异心,大明也能轻易制衡他们。”</p>
“眼下,还是让藩王多加学习,让他们继续成长。”</p>
朱元璋明白宋隐所说的暗中介入并制衡是怎么回事,就跟经济战一样,不易察觉,却又发挥着作用。</p>
关键是,即便有所察觉,也没有力量扭转。</p>
“看来你都想好了,但也不能大意,毕竟咱的儿子一个个都猴精。”</p>
“太子这边,你也多上点心,标儿天天宋师不离口,也不能让他白叫了。”</p>
“多棒的小伙子,却木的跟头牛似的,非要让咱吆喝一声才走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