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报纸上刊登云南刁民造反一事,要尽可能多营造出,这是考验百姓商人爱国情怀时候到了的气氛。”</p>
“要让百姓商人知道,此次他们是为国而战,虽然不是上战场,但是后方的支持也是参战的一种方式。”</p>
“如何渲染造势,就不用本官教你们了吧?”</p>
宋隐说完,看了一眼负责报刊的国企负责人。</p>
那人当即点头,“大人放心,这种事情我们早已经轻车熟路,不会让大人失望的。”</p>
“对了大人,收购粮食一事,是不是也需要大肆宣扬一下?”</p>
“从而燃起百姓热情,使其更有蛊惑性。”</p>
报刊负责人此话一出,却见宋隐立刻摇头。</p>
“不用,只需要烘托出爱国情怀即可,再用阿兹那些刁民不识好歹来衬托气氛。”</p>
虽然在场的官员听得似懂非懂,但只要是宋隐的安排,他们都会无条件服从。</p>
欧阳强想了想,又提出了新的问题。</p>
“大人,筹集粮食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果有百姓自发地往战场上送粮,实在是太危险了。”</p>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那该如何是好?”</p>
大明百姓现在对朝廷的凝聚力很高,热血上涌,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p>
“不用担心。”</p>
“让南部州府,特别是靠近云南的州府,每个州府抽调出二万匹马及策马高手过来,沿途策应。”</p>
“路上遇到送粮百姓,可以立刻拉上粮食返程。”</p>
“二万匹马?”</p>
这么大的数量,让众人全愣住了。</p>
“对,那边交通不便,使用快马运送是最佳方案,如此多的马屁一起运送,效果就显著了。”</p>
“有时,以数量碾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p>
……</p>
就在宋隐运筹帷幄时,许多官员都等着看宋隐笑话。</p>
这些年来,宋隐几乎压到了所有官员头上,无论他们做出多大成绩,都在宋隐光芒的照射下黯然无光。</p>
所以,早就有一些官员对宋隐是又爱又恨。</p>
特别是宋隐又搞出了官员试用制,直接断了许多想要安插自己亲信官员的路。</p>
可以说,朝堂上有宋隐在,所有官员都觉得喘气都费劲。</p>
自然想看到宋隐出丑的官员就多了起来。</p>
所以,尽管李善长在朝堂上没有刻意带节奏,就已经有一些官员开始蹦跶了。</p>
就在各部官员各种猜测时,徐允恭被宋隐传到户部。</p>
徐允恭到时,议事厅里只有宋隐和欧阳强两人。</p>
他也不客气,直接开口,“多谢姐夫提携,让我有出征机会。”</p>
徐允恭兴奋之色溢于言表。</p>
同为淮西子弟,但是因为徐达的明哲保身,没有掺和淮西一派的事情。</p>
所以徐达及其家人也被淮西勋爵孤立。</p>
早些年徐达身体还硬朗时,他们还有上战场机会。</p>
这些年来徐达年迈,不能再出征后,就连徐允恭也几乎没有出征机会。</p>
这次得到宋隐举荐,徐允恭自然开心。</p>
“允恭,我举荐你,不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而是你有这个实力,担得起这个副将的重担。”</p>
“而且日后徐府还需要由你支撑起来,所以你也需要更多的军功立足于朝廷。”</p>
宋隐话虽这么说,到底他也是存了私心的。</p>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p>
宋隐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壮大自己势力的机会。</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