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也是无意中截获了一封密函,为此还折进了几名好手,这才将密函送回。”</p>
也就是说只能凭着这些密函,得知潭王的一些秘事,但是却不能以此来指证他们。</p>
所以,即使知道李善长也是潭王的合作人,也仅此而已,并不能给李善长定罪。</p>
况且李善长本人就擅长诡辩,无凭无据想要扳倒他,太难了。</p>
得知处置不了李善长及淮西勋爵,朱元璋和朱标的脸色都非常难看。</p>
如此一来,他们即使知道潭王即将谋反,而且胆大妄为的替胡惟庸转移贪污资金,还救下理应处斩的胡惟庸涉案人员,也只能干瞪眼。</p>
只是淮西勋爵的所作所为,着实令人费解。</p>
自从太子朱标监国后,淮西一派官员明显地安静下来。</p>
别说是朝臣,就连朱元璋都以为,淮西勋爵仗着蓝玉跟朱标的亲戚关系,觉得朱标可以成为他们的新靠山。</p>
所以他们不再闹事,安心等着朱标登基。</p>
那时,他们就可以重新获得朝堂上的话语权。</p>
可是想不到,他们又在暗中帮助潭王谋反,不介意拥立潭王为大明皇帝。</p>
或者说,这是淮西一派准备的后手吗?</p>
朱元璋神情严峻。</p>
没有证据,根本扳不倒老资格,又是开国功臣的李善长。</p>
一时间,朱元璋和朱标都无比苦恼,双双看向宋隐。</p>
他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宋隐了。</p>
被几双眼睛盯着,宋隐也没有推诿。</p>
“皇上,殿下,不用着急对李善长出手。”</p>
“还是维持原定计划,先扣押潭王殿下,然后让潭王殿下去指证李善长等人。”</p>
“那时,李善长还能如何诡辩?还有潭王殿下的谋士,也是一个重要人证,务必要看好了。”</p>
对啊!</p>
宋隐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茅塞顿开。</p>
只要潭王指认,李善长还能翻天吗?</p>
而且那时朱梓已经失势,他还有什么能力去护着李善长等淮西勋爵。</p>
“太好了,就这么办。”</p>
“尽快把那逆子给朕押回京。”</p>
朱元璋如此着急,不是急于给朱梓定罪,而是要制裁李善长。</p>
李善长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屡屡无视皇权,并跟皇权对抗。</p>
朱元璋早就想动李善长了,只是苦于出师无名,这才一拖再拖。</p>
现在得知有定罪李善长的办法,朱元璋是一天都不想再拖了。</p>
李善长做的那些事情,已经触及了朱元璋的逆鳞。</p>
别的事情朱元璋尚且还能容忍,但是李善长想要动朱标的皇位,就凭这一点,都足够让朱元璋治他死罪了。</p>
而且这次只是制裁李善长和个别淮西勋爵,并非把整个淮西一派连根拔起来。</p>
所以朱元璋不用担心淮西一派会发生暴动。</p>
顶多就是让他们不痛快而已。</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