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既然已经有定论,那么臣也无话可说。”</p>
“只是对于李善长的处置,我建议先缓缓。”</p>
宋隐不去评论朱元璋的手段有多阴险,这些都轮不到他一个臣子多嘴。</p>
朱元璋对他再信任,他也时刻牢记着伴君如伴虎的危险。</p>
所以,宋隐只负责给朱元璋献计献策,却不去干涉朱元璋的决定。</p>
言多必失的道理,宋隐还是懂的。</p>
况且,李善长才是最为棘手的重点人物。</p>
只有李善长倒台,整个淮西一派官员体系才会真正的分崩离析。</p>
只是对于宋隐的建议,朱元璋和朱标都表示不理解。</p>
“宋师,还需要继续给李善长下套吗?”</p>
无疑,潭王出事后,宋隐就针对李善长开始布局。</p>
而且李善长也毫无防备地走进宋隐的圈套中,而不自知。</p>
现在宋隐又建议延迟处置李善长,连朱标都觉得李善长太惨了。</p>
李善长都满头白发,又自命不凡,可是却被宋隐一个晚辈如此算计。</p>
宋隐察觉到朱标或许是觉得自己要对李善长秋后算账,顿时翻了个白眼。</p>
“我可不是公报私仇,而是李善长自己作死,非得时刻都以开国功臣自居,好像大明离了他就不行了似的。”</p>
宋隐显然对李善长这丑恶的嘴脸很不爽。</p>
李善长动不动就拿过往功绩来压人,来显摆。</p>
宋隐又怎么可能会惯着他?</p>
即使是为了实干派官员,宋隐都会对李善长下狠手。</p>
“那宋师打算怎么做?”</p>
朱标再次询问。</p>
李善长一再作死,别说朱元璋受不了,就连之前对李善长等这些儒家还有感情的朱标,也看不下去了。</p>
所以,就连朱标都不想再等,想要处置李善长。</p>
可是宋隐却说,还要缓一缓。</p>
“还要如何缓?还要再给李善长在朝堂上大放阕词的机会吗?”</p>
朱元璋顿时急了,他可不想再看到李善长那小人得志般的嘴脸。</p>
看到朱元璋和朱标眼中的困惑,宋隐微微一笑,“没错,需要再多等上些时日。”</p>
“第一批辞官的勋爵,全部办完手续还需要几天时间。”</p>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等他们离京。”</p>
“那样一来,李善长等人才会更加慌乱,于是李善长肯定会不停地找皇上讨要好处。”</p>
“那时,皇上和殿下随便找个借口打发了就是。”</p>
“等越来越多的勋爵都提出辞官后,李善长肯定会撕破脸来找皇上讨要说法。”</p>
宋隐说到这里,朱元璋终于明白宋隐的想法。</p>
那就是让李善长等人着急,把他逼到崩溃。</p>
那时,李善长就不会再那么自信。</p>
李善长那么聪明,恍然大悟后,就能猜到朱元璋要对他们动手了。</p>
那时,他们就会更加迫切地想要讨到朱元璋承诺不动他们的圣旨。</p>
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自己安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