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想要自己亲身实践,亲自去考察的想法,朱元璋当然赞同。</p>
身为大明朝未来的接班人,能够亲自体察民情,对日后治理国家大有帮助。</p>
朱元璋也从朱标身上,看到他已经做好担负起江山社稷重任的准备。</p>
这样的太子,朱元璋看了顿感欣慰。</p>
可是宋隐听了朱标的话后,却直皱眉头。</p>
“太子殿下,你身体还抱恙,最好不要长途跋涉,虽说现在交通便利,但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对身体不好。”</p>
“殿下可以派其他官员前往,也能达到相同效果,而且殿下还需要打理国事,也不适合离开朝堂太长时间。”</p>
宋隐连忙相劝,心知朱标身体不是普通伤寒那么简单,但是有些话他却不好明说。</p>
只是宋隐的话未能引起朱元璋重视,“这些都不是问题,咱还没有老糊涂,还能处理国事。”</p>
“宋隐你这家伙,咱还没有老,你就觉得咱不行了吗?”</p>
朱元璋力挺朱标。</p>
虽然宋隐也是为了朱标好,但是在朱元璋看来,这点伤寒算得了什么?</p>
一国之君,如果连这点小伤寒都视为重症,还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国君吗?</p>
显然,朱元璋没有把朱标的身体情况当成大事。</p>
朱标自己也是如此,“宋师不用担心,国事由父皇在,宋师再帮衬些,不会有问题,本宫的身体更不在话下了。”</p>
朱标态度坚决,可是他的话却让宋隐直摇手,“打住。”</p>
“当初皇上可是答应过我的,铁轨火车建成之日,我就可以不用天天上朝了,这可不能赖账啊!”</p>
虽说现在离三年之期还有几天,但是火车都跑起来了,也算是提前完工了。</p>
而且火车站周边也发展起来了,这些都离不开宋隐功劳。</p>
宋隐自然要求朱元璋兑现当初的承诺。</p>
看到宋隐一副火急火燎要摆烂的表现,朱元璋掏了掏耳朵假装没有听见。</p>
朱标见状,忍不住笑了。</p>
别说是整个大明,就是放眼历朝历代,像宋隐这样的能臣,不图高官厚禄,就图多几日假期的人也是没谁了。</p>
这样的臣子,对于皇帝来说,也是颇感无奈。</p>
无欲无求,就不好拿捏了啊!</p>
事实上,朱元璋也承认,直到今时今日,他都掌控不了宋隐。</p>
根本没有感觉自己可以指挥得了宋隐。</p>
宋隐不像李善长、刘伯温那些能臣,虽然难以掌控,但是他们最终还是翻不出朱元璋手掌心。</p>
可是宋隐却不同,不但在朱元璋眼皮底下收取贿赂,还收得心安理得。</p>
而朱元璋愣是治不了他。</p>
而且宋隐要求还不高,多给他几天假期,少给他派活,甚至同意他提前归隐。</p>
这些对于宋隐来说,就是最大的赏赐。</p>
可是宋隐如此有能力,连日行千里的火车都能造得出来,让大明拥有别的国家和王朝都没有的先进机器。</p>
如此有才华的能臣,朱元璋岂能放走他。</p>
当即,朱元璋打起太极,“宋隐,今日咱亲自体验了火车的奇妙,确实是不错啊!”</p>
“相信文武百官也是非常惊喜,今日就不聊那些扫兴的事情了。”</p>
“回京后,咱定会论功行赏,咱是天子,自然是君无戏言。”</p>
朱元璋只差拍着胸脯保证,一番场面话让宋隐听了顿时无语望天。</p>
朱标闻言,更是会心一笑。</p>
身为朱元璋儿子,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这话里的真实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