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哪个朝代,有皇帝逼着臣子站出来评价藩王能不能监国的?</p>
只是看这老朱头的架势,自己不跟他一条船都不行了。</p>
朱元璋这一波操作,也是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p>
这种事情,谁敢妄言啊!</p>
一个不小心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p>
事关皇权,岂是大臣可以妄加评论的。</p>
没看刚才齐泰和黄子澄,也是拿史上绝无藩王监国来论证,都没敢像平日里反驳宋隐那般反对。</p>
可是现在,朱元璋显然就是赖上宋隐的。</p>
虽说朝臣们有些懵逼,但是旋即一想。</p>
宋隐是什么身份啊!</p>
说是朱元璋的手中宝都不为过,自然与众不同了。</p>
宋隐也得知自己是逃不掉的,也是颇为无奈。</p>
“皇上,太子也好,藩王皇子也罢,都是皇上的儿子。”</p>
“太子殿下既然短期内处理不了国事,而皇上又精力不济,让藩王皇子辅佐皇上,自然没有问题啊!”</p>
“况且燕王殿下又有治理王朝经验,担当此重任完全也完全有能力。”</p>
宋隐没有长篇大论,说完自己意见后就退回位置上,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p>
反正这件事情是朱元璋已经决定的事情,不信朱元璋自己对付不了这些反对的声音。</p>
朱元璋显然对宋隐的表态并不满意。</p>
别的朝臣或许不了解情况,但是宋隐对此事却是了如指掌。</p>
过年时在皇宫家宴上,正是自己主动提出让朱棣监国的事情。</p>
宋隐明知道自己心意已决,说出这番话乍听起来似乎是站在自己这边,可是细细品味下来,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p>
而且这番话朱元璋想动怒都说不过去。</p>
他让宋隐给出意见,宋隐并没有反对,也给出意见了,甚至还是支持的口吻。</p>
朱元璋正心头不爽时,黄子澄已经大声嚷了起来,“皇上,万万不可啊!”</p>
“外戚不得干政,这在历朝历代已经有过许多血的教训,许多王朝都是因为外戚干政导致亡国。”</p>
“皇上,臣这话听起来虽然逆耳,可这是忠言啊!”</p>
“再说宋隐权势已经很大,何况他与燕王殿下关系又如此密切,太子殿下又不在京城,那也不能让燕王殿下监国啊!”</p>
“不怕一万就万一啊皇上,一日出事,大明就危险了。”</p>
黄子澄越说情绪越激动。</p>
齐泰也不时附议。</p>
“皇上,这种危机,宁可信其有,也万万不可麻痹大意啊!”</p>
“燕王殿下已经是燕国皇帝了,按身份都不应该再插手大明国事。”</p>
黄子澄和齐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矛头更是直指宋隐权力过大,想做什么都有可能。</p>
这番话说下来,朝臣都等着看戏,也明白他俩心思。</p>
齐泰和黄子澄一口一个外戚干政,就差没有直接明说宋隐通敌,联合朱棣篡位。</p>
这话的后果非常严重,如果换成别的臣子,早就吓得冷汗直冒,下跪请罪了。</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