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老朱抽查国事,对朱棣的表现十分满(2 / 2)

胡杨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p>

大开杀戒下,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官员被牵扯进来。</p>

胡杨担心到时会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波及自己。</p>

胡杨不像齐泰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他人性命。</p>

胡杨想要获得自己的利益,但也不想殃及太多无辜的人。</p>

在胡杨看来,那已经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在自作孽。</p>

接下来,几人又细细商议了一些细节,然后才各自回府。</p>

同一时间,朱元璋把朱棣叫进宫谈话。</p>

毕竟是大明的国事,朱元璋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p>

“老四,你监国这段时间,处理了许多国事,感觉如何?”</p>

“咱让你学习打理政务,虽说是想减轻咱的负担,但同时也是为了锻炼你的应变能力。”</p>

“大明发展迅速,每日情况也都不一样,所以你要多用些心思。”</p>

“特别是库银收支,粮食税收,还有医保政策,各地旧房改造等,这些是近期的工作重点,你都要整明白。”</p>

朱元璋用心叮嘱。</p>

朱棣听了连连点头。</p>

朱元璋说的这些事情,他都有详细了解过。</p>

“父皇不用担心,儿臣每日都会跟进这几件大事的进展情况,心中有数。”</p>

“不错!”</p>

朱元璋非常满意朱棣的态度。</p>

朱棣监国前,宋隐已经为大明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夯实基础。</p>

朱元璋可不想看到,因为朱棣的疏忽,打乱这已经步入正轨的秩序。</p>

随后,朱元璋又抽查了一些国事内容。</p>

看到朱棣回答得头头是道,朱元璋更满意了。</p>

聊完国事,朱元璋话锋一转,话题来到了朝堂上。</p>

“老四,这段时间朝堂上都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吧?”</p>

“咱知道,朝堂上许多儒臣心思重,虽说你有打理燕国的经验,但是大明朝堂风气复杂多了。”</p>

“可有大臣为难你,你可还应付得过来?”</p>

朝堂的风向,事关朱元璋的计划。</p>

所以朱元璋也一直在留意。</p>

只是这段时间以来,朝堂上竟然出乎朱元璋意外的风平浪静。</p>

就连最不安分的齐泰和黄子澄,也都没有给朱棣找茬。</p>

朱元璋总觉得有猫腻。</p>

这段时间,对于朱棣来说,可谓是顺风顺水更顺心。</p>

不过那日姚广孝又对朱棣警示了一番后,朱棣多少也有些警惕。</p>

“父皇,朝堂大臣这段时间以来都还算老实。”</p>

“儿臣的政令,他们几乎都配合执行,并无出现抗令不遵情况。”</p>

“不过儿臣总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p>

“因为担心儿臣会对大哥太子之位不利,所以大哥麾下的那些大臣,可能私底下还是会不放心儿臣,觉得儿臣眼红大哥的太子之位。”</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