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朱棣却大皱眉头,他不明白这些人怎么突然间就卷入胡惟庸案中。</p>
要知道胡惟庸一案早已经尘埃落定过去多年了。</p>
而且说实话,朱棣对于有些淮西武将印象还很不错。</p>
主要是同为开国功臣,他们没有像李善长和蓝玉那般嚣张跋扈,仗着自己曾经跟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经历打压朝臣。</p>
所以无论是当年的胡惟庸一案,还是后来的李善长一案,都没有连累他们。</p>
“宋师,本王记得当年胡惟庸一案时,父皇已经降罪于许多淮西武将,能斩的全斩了。”</p>
“怎么会在多年后,还会有人被自己的家奴告发呢?”</p>
“甚至还把许多淮西武将都牵连进来?”</p>
不怪朱棣一脸纳闷,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过蹊跷。</p>
宋隐摇摇头,“燕王殿下,波及胡惟庸一案,说明此事跟谋反有关。”</p>
“殿下想不明白就别想了,静候朝廷决定就是了。”</p>
宋隐自然不会告诉朱棣,朱元璋打从让朱棣监国,自己远离朝堂时,都是朱元璋撒的网,放的长线准备钓大鱼。</p>
现在,显然是朱元璋收购的时候到了。</p>
什么家奴告发,有点政治斗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不过是障眼法而已。</p>
朝廷需要一个抓捕疑犯归案的理由,至于这个理由的出处真实情况是什么,并不重要。</p>
重要的是,朝廷现在可以通过这些家奴的告发,有了大肆抓捕相关人等的理由。</p>
“这样一来,不知道又有多少武将会被牵扯其中?”</p>
“那都不是你我需要操心的事情。”</p>
宋隐淡淡地说着,仿佛这件事情跟他没有多大关系。</p>
朱棣却是有些意难平,朝堂中那些官员,为了争权夺利,整日里不是想着搞垮这个,就是整死那个,那点心思不用在替大明效力上,早晚有一日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p>
对于这件事情,宋隐没有再多说什么。</p>
不过既然朱元璋这次又拿仅存不多的淮西武将开刀,直觉告诉宋隐,或许这些人都是蓝玉的替死鬼。</p>
朱元璋这是要借这些人来敲打蓝玉。</p>
这也不奇怪,现在蓝玉手握兵权分量也不轻,主要是他已经一跃成为淮西一派的领头人。</p>
虽然他没有当年的胡惟庸和李善长那么嚣张,但是平日里行事,也好不到哪去。</p>
宋隐不知道自己不在朝堂的这两年里,蓝玉又做了什么让朱元璋对他起戒心的事情。</p>
不过想来朱元璋此举也不会是空穴来风。</p>
既然朱元璋现在已经开始收网,宋隐乐得朱元璋现在顾不上他,装聋作哑没有立刻回京城,仍然留在北平府。</p>
恰好此时朝鲜那边传回消息,这次大明和朝鲜两国联军出兵倭寇岛满载而归后,在朝鲜引起了极大的震动。</p>
尤其是那些朝鲜勋爵得知大明有出兵倭国打算时,朝鲜举国上下都沸腾起来。</p>
倭国是什么概念?</p>
倭寇岛又是什么概念?</p>
倭寇岛都能带回那么多财物,如果能够打下倭国那还了得?</p>
一时间,朝鲜勋爵纷纷自荐自己可以出兵。</p>
朱棣原本是让朝鲜勋爵准备六万朝鲜兵,可是现在对于那些朝鲜勋爵来说,这六万朝鲜兵都不够他们分配的。</p>
因为谁都想占大头,都想派出自己的将士参战。</p>
甚至还有朝鲜勋爵竟然想到了通过竞价,售卖额度。</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