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通过出售水泥,也能大赚一笔。”</p>
“燕王府有钱了,赏赐给将士们的钱财就更多,就会有更多的将士们翻盖或者是新盖房屋。”</p>
“如此循环,就完成了一个经济周期的循环。”</p>
“燕王殿下,世子殿下,这也叫经济循环。”</p>
这日,宋隐通过这件事情,跟朱棣和朱高炽讲了有关经济循环的理论。</p>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颖的经济理论知识,两人都关注地思考,大脑飞速运转。</p>
过了一会儿,朱高炽还在迷惑时,朱棣已经豁然开朗。</p>
“宋师,这么说来,让钱财在燕王府和百姓和商人手中转一圈,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来。”</p>
“最后达成了燕王府和百姓都有钱的双赢。”</p>
“没错,正是如此。”</p>
宋隐点了点头,“而且这是经济的良性循环。”</p>
“但是在整个循环中,只要有一方以次充好,出现违约情况,那么,这个良性循环就会出问题。”</p>
朱棣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宋师放心,无论是任何人胆敢破坏经济循环,本王定当严惩。”</p>
朱棣一脸严肃。</p>
突然,朱棣想到了什么,好奇的看着宋隐,“那么宋师,那些生产青砖红瓦等建筑材料的士绅们,跟燕王府又是一种怎样的联系?”</p>
“他们也是商人的一种,却又比商人更加善于算计。”</p>
“他们将燕王府当成他们的靠山了,靠着燕王府就有赚钱机会。”</p>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所以日后,燕王殿下说的话,他们不敢不从。”</p>
“而且相信他们要是眼光长远的话,就不敢随意压榨百姓,百姓们不用花费高价去购买物品,间接地也让百姓省了很多钱。”</p>
“百姓手中有钱,燕王府自然就会有更多赚钱的机会。”</p>
听完宋隐的这番话,朱棣眼睛一亮,“这么说来,他们跟燕王府可以说是一条战线上的合作伙伴。”</p>
“燕王府不是也招了好几个这些士绅族人为燕王府书吏吗?”</p>
“这也是燕王府跟士绅的一种循环纽带。”</p>
“这些士绅子弟的干得还行吧?”</p>
朱棣知道,越是大户人家,越是容易出现纨绔子弟。</p>
宋隐微微一笑,“听说干得还不错,已经通过自己双手挣下来的钱在城内买了住房。”</p>
“他们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想要以此来向家人证明他们的能力。”</p>
“那就好。”</p>
朱棣突然间非常认真地看着宋隐,“宋师还有没有更多来钱渠道?”</p>
宋隐淡淡点头,“燕王殿下先将整个北平府交通都打通,做到路路通。”</p>
“交通便利,才能让整个北平府的百姓都有机会赚钱,只有百姓都富裕起来了,燕王府才能挣到更多的钱。”</p>
朱棣连连点头,宋隐这话,他觉得非常在理。</p>
这时门卫来报,一众商贾给宋隐送来了二十多个有手艺的工匠。</p>
甚至有几人,还是举家从别的州府搬迁过来的。</p>
特别是一个叫石耿的木匠,当场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后令,在场的所有木匠都无比惊叹。</p>
宋隐很满意,对于留下来的木匠,每人发了两百两宝钞,并把他们安排到燕王府产业下的各个作坊。</p>
这些工匠们也非常满意,只要能够被留下来,日后他们都不愁吃喝。</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