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也是知道的,咱燕王府挣得多,但是开销也大啊!”</p>
“燕王殿下,有舍才有得。”</p>
宋隐徐徐到来,“燕王殿下也知道倭国那个地方山丘比较多,运送货物相当不便。”</p>
“每次把在倭国获取的财物搬往船上,又或者是北平府这边发往倭国的物资运往燕城,费时又费力。”</p>
“最主要的问题是,随着咱们对倭国的控制,很快,北平府也会开通跟倭国的贸易生意。”</p>
“如果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通道,势必会影响生意。”</p>
“有了这条高速通道,开通贸易后,用不着两年就能把投资给赚回来。”</p>
“跟倭国做生意?”</p>
朱棣顿时眼睛大亮。</p>
“是的,就像跟朝鲜勋爵贸易往来那样,倭国那边同样也会开辟一条专线。”</p>
“但是修建一条高速马路,需要征集许多劳役。”</p>
宋隐当即笑了,“劳役不成问题,倭国那边有的是,实在不行还可以从朝鲜调人过去。”</p>
“就地取材吗?”</p>
朱棣两眼光芒大盛。</p>
“那就如宋师所言,修建燕城通往海边的高速马路。”</p>
“燕王殿下英明!”</p>
宋隐难得地恭维了朱棣一句。</p>
朱棣接着询问,“那么宋师,倭国现在的具体情况如何?”</p>
宋隐微微一笑,“现在开采银矿的倭奴已经多达六百多人,每个月提炼的白银已经达到一千万两。”</p>
“而且微臣还让人去矿山附近寻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合适再破开几个矿洞口。”</p>
“一旦增加几个矿洞口,开采量还会跟着增加。”</p>
“但是煤矿开采以及运送,都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役,两边无法兼顾,所以也不能要求太高。”</p>
“现在留在倭国的燕卫毕竟只有一万五千人,朝鲜兵现在补充到五万人。”</p>
“这点兵力微臣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到处冲杀,只是以银矿为中心,逐步向外扩散。”</p>
“现在倭国南北朝两位倭王,以及一众倭国倭国势力较大的勋爵,都被微臣俘虏了。”</p>
“微臣现在已经以倭王的名义,对整个倭国发布诏令,让那些勋爵世家和倭国有权势的大地主,每年都要给我们缴纳赋税。”</p>
“谁要是敢不从,就直接率领大军去灭了他们的家族。”</p>
“所以现在有许多倭国勋爵,已经愿意臣服了。”</p>
“宋师劳心费力,真的是辛苦了。”</p>
朱棣由衷地表示感谢。</p>
“没事,倭人就跟朝鲜人一样,都是贱骨头,又不经打。”</p>
“顶多再过个十几二十年,那些倭国勋爵都能被耗死。”</p>
“那时新长大起来的倭人,是在咱们大明武器重压下成长起来的,不敢反抗我们。”</p>
“那个时候,甚至连朝鲜兵都不需要再留在倭国,整个倭国可以由大明全盘统治。”</p>
“十年二十年?”</p>
朱棣惊疑不定地盯着宋隐,“难道说宋师准备在倭国滞留那么长时间吗?”</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