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里的小动作。</p>
朱元璋和朱棣并不知道。</p>
有了易储的心思后,朱元璋连续召集信得过朝臣,探讨万全之策。</p>
朱元璋并未将朱允炆放在眼里。</p>
反而是担心,这些年依靠皇太孙的那些人。</p>
真要易储,那些人就不能留了。</p>
同一时间。</p>
一道密诏,密送北平府。</p>
燕王府。</p>
朱棣和宋隐都在等姚广孝消息。</p>
突然一个令他们想不到的人出现在眼前。</p>
“徐增寿?”</p>
看到来人,朱棣惊讶地站了起来。</p>
“你怎么突然来了?可是出了什么大事?”</p>
“燕王殿下!”</p>
徐增寿笑着拿出密诏。</p>
“燕王朱棣接旨!”</p>
“儿臣接旨!”</p>
朱棣大吃一惊,慌忙跪下。</p>
“老四,你可带六百燕卫,秘密进京见咱。”</p>
得知密诏内容,朱棣惊讶之余,又忍不住锤了徐增寿一下。</p>
“想不到父皇竟然让你来宣旨?”</p>
办完公事,徐增寿才赶紧给宋隐见礼,“见过姐夫。”</p>
宋隐淡淡点头,“看来是好事。”</p>
朱棣想到那种可能,神色一喜。</p>
“看来父皇是决定废了朱允炆!”</p>
“没错!”</p>
徐增寿点头,“大兄说,皇上秘密见了曹国公跟大兄……”</p>
朱棣眸中满是兴奋,“父皇英明,终于明白朱允炆不是合格储君!”</p>
“是的。”</p>
徐增寿点头,“燕王殿下,事不宜迟,需赶紧入京。”</p>
“好!”朱棣点头。</p>
宋隐也朝徐增寿看过来,“你许久未见你姐,先回府见见你姐,随后再跟燕王一块回京。”</p>
“好,咱也想姐姐了。”</p>
随后,朱棣派人送徐增寿前往宋府。</p>
徐增寿离开后,宋隐突然开口,“你对徐家兄弟了解多少?”</p>
宋隐记得,徐家几兄弟对朱允炆死忠。</p>
特别是徐辉祖,为了阻止朱棣入京,抱着朱元璋牌位,屹立在城墙上,让朱棣头皮发麻。</p>
即便徐家兄弟是自己小舅子,但事关国运,他也不敢盲目相信。</p>
“怎么?”</p>
朱棣一怔,“宋师觉得密诏有诈?”</p>
宋隐点头,“姚广孝那边一直没有消息,非常时期,你必须再三谨慎,谨防东宫有诈。”</p>
朱棣笑着摇头,“宋师放心,若是别人,咱还会担心,是徐增寿来宣旨,就能证明这是父皇亲自下旨。”</p>
“况且咱跟徐增寿一起长大,关系密切。”</p>
“那好吧!”</p>
宋隐不再劝,但心中疑虑未消。</p>
“姚广孝刚离开没几日,应该还未开始游说朝中大臣。”</p>
朱棣不以为然,“宋师有所不知,父皇向来雷厉风行,更不可能杀咱,况且父皇还允许咱带燕卫进京!”</p>
说完,朱棣忍不住苦笑,“况且父皇有旨,咱也不能抗旨不是?”</p>
宋隐只得点头。</p>
朱棣突然对宋隐拱手,“还请宋师随咱一道进京。”</p>
“此次进京,可谓是孤注一掷。”</p>
“咱谋划那么长时间,也不甘心退到朝鲜。”</p>
“即便去了朝鲜,朝廷如果攻打朝鲜,也撑不了多久。”</p>
宋隐心情有些沉重。</p>
他知道一入京城,必定是血雨腥风。</p>
但如果此刻不陪伴,朱棣难免心里会有芥蒂。</p>
自己谋划多年,岂不是落空?</p>
不行,那就豁出去吧!</p>
宋隐神色已定,“行,我陪你去。”</p>
看到宋隐同意,朱棣心头大定。</p>
随后,宋隐回府。</p>
他原本想跟徐增寿聊一聊,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p>
人心隔肚皮,即便是自己小舅子的话,也未必可信。</p>
朱棣则是把朱高炽叫来,细细吩咐。</p>
“咱这次进京,留下陈文给你,他善于谋略,让他跟在你身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