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朱棣要成立海外商队,那我必须占股(1 / 2)

得知海外有那么多宝贝,朱元璋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p>

“这种宝地,为何没有人知道?”</p>

宋隐解释,“或许是林邑国太过偏僻,而且还蛮夷不堪,所以不被重视。”</p>

朱元璋皱了皱眉,“咱好像记得安南国灭了林邑国?”</p>

“好像是的。”</p>

朱棣点头。</p>

朱元璋眯了眯眼,“安南皇族对咱大明向来恭敬,此事须三思而行。”</p>

“父皇,等下次安南国使臣来时,可以让安南国每年给大明上贡两百万石粮食。”</p>

朱棣眸中闪过精光。</p>

“可以!”</p>

朱元璋微微颔首。</p>

宋隐想了想,“我记得在爪哇国也有黄金。”</p>

“爪哇国?”</p>

朱眼睛一亮,紧紧盯着宋隐。</p>

“你确定?”</p>

宋隐摇头,“只是书籍上记载,我没去过爪哇,不敢确定。”</p>

不等朱元璋反应,朱棣已然开口,“父皇,关于钱财的事情,宋师的话向来都很准。”</p>

朱元璋蹙额,“忽必烈曾经攻打过爪哇,却被打退。”</p>

朱棣非常自信,“父皇放心,爪哇海岛上的土人蛮夷不足为虑。”</p>

“咱大明兵强将勇,打下爪哇不是难事。”</p>

“咱大明还怕他一个区区爪哇国吗?”</p>

朱元璋刚想赞同,就想到什么,顿时盯着朱棣。</p>

“若让士绅和商贾们海外能赚钱,谁还有心种粮食?”</p>

朱棣解释,“宋师改良了水稻品种,现今亩产高达六百斤。”</p>

“那么高?”</p>

朱元璋既惊讶又激动,“北平府亩产高达六百斤,到了杭州,苏州岂不是还能更高?”</p>

“若是大明所有良田都种上这种高产粮,岂不是不再缺粮?”</p>

“没错!”</p>

宋隐点头。</p>

朱元璋笑了,“既不缺粮食,安南的稻谷有啥用?”</p>

宋隐摇头,“谁会嫌粮食多?”</p>

“那倒也是。”</p>

朱元璋刚点头,又神色一凝,“别顾左言他,百姓都出海经商,谁来种粮?”</p>

朱棣下意识向宋隐看去。</p>

宋隐轻笑,“百姓丰衣足食,定然会生出更多孩子。”</p>

“不出二十年,大明人口至少多上三成。”</p>

“那时该担忧的不是无人种田,而是无田地可种。”</p>

“况且海外那点地方,通商也是有限。”</p>

“去的人多了,获利会越来越少。”</p>

“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出去了。”</p>

“倒也是!”</p>

朱元璋下意识点头。</p>

宋隐趁热打铁,“盛唐为了前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想尽办法也要掌控西域。”</p>

“西方也有繁华国家,跟西方国家贸易,大明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钱财。”</p>

“所以即便没有金矿银矿,咱大明也无需指望百姓那点田赋。”</p>

朱元璋皱眉想了想,“行,攻打海外藩国的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p>

朱棣大喜,“父皇英明!”</p>

……</p>

宋隐刚进东宫,就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p>

“宋大人。”</p>

看到宋隐,原北平府布政使王伟光神色一喜。</p>

“殿下将你调来当东宫詹事?”</p>

宋隐瞄了一眼王伟光。</p>

“是的!”</p>

王伟光点了点头。</p>

旁边身穿官服的男子,也赶忙跟宋隐见礼,“夏原吉拜见宋大人。”</p>

宋隐眯了眯眼,打量着夏原吉。</p>

脑海里闪现出一段知识。</p>

夏原吉,永乐年间著名的户部尚书,管着朱棣的国库。</p>

“你是东宫另外一位少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