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指着秦淮河,“此处建一座石桥直通对岸。”</p>
“另外,直接从京城铺建一条水泥路到这里。”</p>
孙怡点头,“是,老爷。”</p>
他们乘渡船到了对岸后,宋隐指着脚下土地。</p>
“这里同样建一条水泥马路,并在此搭建作坊。”</p>
看到眼前如此宽敞的荒地,雷洛天和林江海等人眼睛大亮。</p>
看到村民在旁边张望。</p>
宋隐指着他们,“你们招募工匠和劳工时,可以录用他们。”</p>
看到那些大汉。</p>
雷洛天和林江海两人吓了一跳。</p>
“宋师,你们是何人?”</p>
“是我封地的食邑。”</p>
“用工时可以优先雇佣他们。”</p>
“是,宋师。”</p>
雷洛天点了点头,随即压低声音,“他们要能干体力活,肯定一个顶俩。”</p>
随后,宋隐让人去将几个村子的村长叫了过来,替他们做介绍。</p>
“诸位村长,这两人是作坊的大管事,以后想要务工的,可以找他们。”</p>
“工钱由他们和孙怡负责发放。”</p>
“诸位村子会建学堂,也都由他们负责。”</p>
“学堂?”</p>
听到这话,所有村长都激动地看着宋隐。</p>
“侯爷要在我们村子里建学堂?”</p>
“没错!”</p>
宋隐点头,“不过你们现在人口太少,每村一个学堂过于浪费。”</p>
“预计四个村子建一个学堂。”</p>
“夫子也不用你们操心。”</p>
“谢谢侯爷!”</p>
各个村长都满脸感激。</p>
“不必客气!”</p>
宋隐坦然地摆了摆手,“你们能够识文断字,还会算术,对我来说是好事。”</p>
村长冯旭一脸感激,“侯爷恩情,草民永世难忘。”</p>
宋隐再次摆手,“行了,只要你们配合雷洛天他们,把桥梁和作坊建起来,不让人来闹事即可。”</p>
冯旭保证,“侯爷放心,铜鼓岭附近还无人敢来闹事。”</p>
“如此甚好!”</p>
宋隐笑着点头。</p>
随后询问孙怡,“船只筹备好了吗?”</p>
管家孙怡连忙点头,“老爷,商会已经买下八十艘小船和六十艘大船。”</p>
“目前已经招募到九十名愿意跑船的船夫。”</p>
“很好!”</p>
宋隐非常满意,“可以让船队先行运送建筑材料。”</p>
“叮嘱商会管事,不得拖欠工钱。”</p>
“是,老爷。”</p>
孙怡连忙应下。</p>
随后,宋隐又四处查看了一下,感觉没什么遗漏,才返回宋府。</p>
商会这边则动了起来。</p>
京城百姓惊讶地发现,往日连乞丐都不愿去的铜鼓岭,竟然开始修桥铺路。</p>
打听清楚后,京城百姓难掩羡慕之色。</p>
铜鼓岭的那些刁民,祖坟冒青烟了。</p>
宋隐也听到人们的议论声。</p>
不过他也只是笑笑而已。</p>
铜鼓岭刁民祖坟上的青烟,才刚刚萌芽而已。</p>
“侯爷。”</p>
宋隐看到来访的人,有些诧异。</p>
“你怎么来了?”</p>
此人正是朱棣三儿子朱高燧。</p>
“侯爷能否帮咱想想,咱也要经商。”</p>
宋隐蹙额,“这得好好想想,不能脑袋一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p>
朱高燧不信的打量着宋隐,“侯爷是财神爷,肯定有许多赚钱法子。”</p>
宋隐颇感无奈,“你还未正式封王,既无人又无权也无钱,我即便本事再大,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是?”</p>
朱高燧却问,“侯爷有没有不用花钱,也不需要人手就可以赚钱的事吗?”</p>
宋隐当场石化!</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