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刻注意力全都在一车车往外运的商品上。</p>
“商贾直接到作坊进货,比在店铺里价格至少便宜三成。”</p>
宋隐边走边解释。</p>
朱棣非常惊讶,“竟然能便宜那么多?”</p>
宋隐点头,“就是比街道上的店铺价格都能便宜许多。”</p>
朱棣愣了一下,有些不屑,“都是奸商。”</p>
宋隐笑了,“这叫出厂价,商贾加点价卖出去赚点差额,这才是为商之道。”</p>
朱棣暼了宋隐一眼,“这始终是小道。”</p>
宋隐叹了口气,“世人跟商贾一样,皆为利来,百姓要活命,离不开食物和钱财,有钱才能让百姓过得更好!”</p>
“不对!”朱棣皱起眉头,“难不成宋师觉得朝堂上满朝文武都是无能之辈?”</p>
“你别误会!”</p>
宋隐皱眉,“你就当我格局和眼界都小吧,从北平府的发展来看,商人带来的变化最直观。”</p>
满朝文武是不是无能?由你说了算!</p>
最后这句宋隐没有说出口。</p>
朱棣视线中人们脸上神色,跟在街道上看到百姓神色截然相反,顿时哑口无言。</p>
难道说满朝文武都不如这些作坊?</p>
这一瞬间,朱棣道心差点崩溃!</p>
……</p>
回宫后许久,朱棣都一直在思考。</p>
好一会儿才看向朱高炽,“炽儿,你说朝堂官员为治理大明朝竭尽所能,可仍然未能改善百姓生活。”</p>
“可是宋隐那些作坊,配合一些商贾,竟能让铜鼓岭周边上千户百姓日子越来越火红。”</p>
“难不成,现今治国理念真有问题?”</p>
“父皇……”</p>
朱高炽无比震惊。</p>
“父皇,先帝刻意打压儒家,想来已经觉得儒家治国是错的。”</p>
“可是强汉盛唐实行的却是儒家治国理念,甚至宋朝亦是如此,也繁华昌盛。”</p>
朱棣皱了皱眉,“但宋朝重视文臣,藐视武将,导致外族入侵直接亡国。”</p>
朱高炽点头,“父皇,宋朝文臣打压武将,奸臣当道。”</p>
“现在,宋师提出建军校,大明武将能够持续不断的得到补充。”</p>
“绝对不会出现宋朝那种悲剧!”</p>
朱棣眸光发狠,“文人向来重私利,习惯了把持天下,想必到时还是会有文臣反对建军校!”</p>
朱高炽像是想到什么:</p>
“父皇,这或许就是宋师不找您要钱,而是从商会支出的原因。”</p>
“可宋师为何宁愿安排车夫跟劳工们警戒,也要瞒着您?”</p>
“哼!”</p>
朱棣脸色一变,“宋师或许觉得咱重视文臣,又或者是觉得咱不信文臣会阻挠。”</p>
朱高炽讪笑,“儿臣觉得宋师可能是不想麻烦父皇。”</p>
“宋师或许觉得咱格局不够大。”</p>
朱棣神色有些难看起来。</p>
“让锦衣卫指挥使胡雄过来!”</p>
“是,皇上!”</p>
亦失哈应了声后退下。</p>
很快,胡雄就神色匆匆进来。</p>
“微臣参见皇上!”</p>
朱棣轻轻颔首,“有没有人打探铜鼓岭军校的事情?”</p>
胡雄摇头,“回皇上,没有人打听,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建军校的事情。”</p>
“很好!”</p>
朱棣神色舒缓。</p>
“加派人手留意铜鼓岭,任何人敢阻挠,立刻来报!”</p>
“是,皇上!”</p>
胡雄心中一紧。</p>
朱棣突然又问,“假钞一事,可有眉目?”</p>
胡雄面有愧色,“回皇上,曾经查到一点苗头,但贼人太过狡猾,折了十几人,线索又断了。”</p>
“贼人是哪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