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带着朝鲜土特产看望宋大人(1 / 2)

朱棣和朱高炽得知朝鲜百姓有富裕宝钞后,也是满脸震惊。</p>

“朝鲜百姓已经存有宝钞?”</p>

“回皇上,百姓手中至少存有上千万两宝钞。”</p>

“那么多?”</p>

朱棣大吃一惊,“宝钞在朝鲜贬值吗?”</p>

陆风有些纳闷,“皇上,如何才算贬值?”</p>

“就是原先宝钞兑换是一两可兑一千文,到后来只能兑八百文钱,甚至更少。”</p>

陆风和吴青藤等人皱眉摇头,“皇上,目前没有这种情况。”</p>

“那就好!”</p>

朱棣松了口气。</p>

此时,暴昭忍不住开口,“皇上,无奸不商,商人唯利是图。”</p>

“所以,历朝历代君王都重农抑商。”</p>

“为何皇上要在朝鲜如此重视商贾,这岂是明君所为?”</p>

闻言,陆风和吴青藤等朝鲜官员,脸色都阴沉下来。</p>

陆风直视暴昭,“敢问暴尚书知不知道朝廷重农抑商目的何在?”</p>

暴昭脱口而出,“当然是为了让百姓安家立业,国泰民安。”</p>

陆风又问,“那么暴尚书,自古以来,那些重农抑商的王朝,百姓安家立业了吗?”</p>

“国泰平安了吗?”</p>

暴昭顿时怒了,对着陆风破口斥责,“你这是何意?难道不应该重农抑商吗?”</p>

陆风嗤笑,“暴尚书何必动怒,下官不过是以事论事!”</p>

“下官看到的是,所有重农抑商的王朝,都是固步自封。”</p>

“甚至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没有钱,田地也在减少,最后还被士绅廉价买走,甚至以借贷名义夺走。”</p>

“最后没有田地的百姓,只能为奴为婢。”</p>

“最后生无可恋的百姓被迫造反!”</p>

“可是在朝鲜,百姓不但越来越富裕,基本没有再看到百姓饿死。”</p>

暴昭神色剧变,一脸凝重。</p>

他出身不是名门望族,崇尚节俭清廉,一心为国为民,就是思想较为迂腐。</p>

可是陆风和吴青藤等人,甚至朱棣和朱高炽,早就被宋隐那些违背世俗的思想洗脑了。</p>

否则陆风也不敢如此大放厥词。</p>

“大胆狂徒!”</p>

蹇玉痛斥,“你竟敢在皇上和太子面前如此大逆不道,有何居心?”</p>

陆风微微一笑,“蹇侍郎少安毋躁,敢问我如何大逆不道了?”</p>

“而且蹇侍郎亲眼所见朝鲜如何清明?百姓如何被教化?”</p>

“所以,陆某等人所为,正是遵从圣人教化之道。”</p>

蹇玉愤怒反驳,“那也不能由着商贾强盛。”</p>

陆风反问,“那么请蹇侍郎说说看,商贾能让百姓丰衣足食,给大明赚足钱财,朝鲜国泰民安,为何要打压商贾?”</p>

陆风等朝鲜官员,早就不满大明官员。</p>

只顾谋取私利,贪污腐败,就知道不劳而获!</p>

蹇玉加大音量,“这是先帝定的规矩!”</p>

朱棣和宋隐都无语极了。</p>

连朱元璋都搬出来!</p>

宋隐冷笑,“蹇侍郎难道不知朝鲜实施的政策,都是先帝同意的。”</p>

蹇玉傻眼了。</p>

好像确实有人跟朱元璋说过此事。</p>

顿时脸色通红,哑口无言。</p>

想不到自己和吏部尚书,竟然被朝鲜官员挤兑的无话可说。</p>

朱棣心情极好地笑了。</p>

“行了,尔等都是大明贤臣,出发点都是想让大明国泰民安。”</p>

“不过暴昭和蹇玉是想尊重华夏之法,而陆风等人则是大胆变革,在朝鲜成效显著。”</p>

暴昭和蹇玉神色一僵,看着朱棣诽谤,还能再偏心点吗?</p>

“但是大明和朝鲜情况有所不同,勋爵、士绅和商贾之间关系纵横交错。”</p>

“朝鲜做法在大明行不通。”</p>

“但也是可以相互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