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攻下朝鲜和倭国,收复安南,解了草原鞑靼隐患。”</p>
“宋隐对大明有没有功?有啥过?”</p>
六部尚书和朝臣心中大惊,连忙开口。</p>
“皇上英明,宋大人对大明功劳极大!”</p>
朱棣满意点头,“那么咱就没有瞎眼,也没有昏庸,盲目宠信勋爵。”</p>
满朝文武心中一肃,连忙奉承。</p>
“皇上独具慧眼,实乃大明之福!”</p>
朱棣点头,“那么,我大明不可以亏待宋隐,你们尽快替宋隐凑齐三万食户。”</p>
这下,满朝文武岂能不知道朱棣之意,连忙点头。</p>
“皇上放心,微臣等人定当全力以赴。”</p>
“好!”</p>
朱棣思索片刻,“蒙强一案相当恶劣,让咱忧心忡忡,不知大明还有多少像蒙强这样的伪君子?”</p>
“太子,蒙强一案查清后,就将此案登到报刊上,让蒙强一案传遍天下,让整个大明警钟长鸣,任何官员都不得在各地为非作歹。”</p>
“儿臣遵旨!”</p>
朱高炽连忙点头。</p>
瞬间满朝文武都微微色变,那样蒙强真是要遗臭万年了,但无人敢说什么。</p>
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牵连到他们?!</p>
退朝后,蒙强的事情传遍京城,并火速传向各州府。</p>
与此同时,一大队兵马,把蒙强府上翻了个彻底。</p>
但凡跟蒙强勾结的士绅官吏,无人幸免。</p>
谁不知,宋大人还空缺三万食户呢!</p>
至于蒙强被关进刑部诏狱后,由刑部和锦衣卫共同看守审讯。</p>
越来越多的官员被牵连进来。</p>
自然也查抄了更多钱财。</p>
大理寺、刑部、吏部、户部所有官员,都忙得焦头烂额。</p>
整个京城陷入惊慌恐惧之中。</p>
宋府却是一片欢声笑语。</p>
自家老爷没有失宠,那个污蔑老爷的御史,终于让皇上打入诏狱,甚至抄家。</p>
“一群狗官,一定要为难老实人,也不看好他们的把柄。”</p>
宋隐躺在躺椅上,一脸可惜地感叹,眼里尽是幸灾乐祸。</p>
“哈哈,很快,他们就是咱宋岛的食户!”</p>
蒙强案。</p>
不出一周,百姓口中议论最多的就是这个词。</p>
京城酒楼茶肆,入眼之处,全是对此事的议论声。</p>
虽说体会不到蒙强被抄家后,对他们有什么好处?</p>
他们只知道朝廷抓了大贪官,百姓受的盘剥就会少很多。</p>
皇上,英明啊!</p>
金銮殿内。</p>
有些官员留意到,随着蒙强和被抄家砍头的御史空出的官位,几乎由北方官员补缺。</p>
“少冢宰,我们被骗了,皇上和暴尚书这是想提拔北方官员!”</p>
吏部一位官员满脸急切的看着吏部侍郎蹇义。</p>
蹇义皱了皱眉。</p>
他这吏部侍郎,还是朱棣登基后提拔上来的,对朱棣心怀感激。</p>
“我等南方官员受蒙强所累,此事已板上钉钉。”</p>
“可是,少冢宰,那些北方泥腿子哪来的资格当言官,而且还是京官?”</p>
“那你想怎么样?”</p>
“少冢宰……”</p>
那吏部官员愣住了。</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