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微微颔首,“林小强,你家里都安排好了吗?”</p>
林小强在燕卫时是百户,建了神机营后升为副千户。</p>
此次讨伐安南有功,晋升为千户。</p>
这次由他护送那六千食户,以及镇守宋岛的人去宋岛。</p>
至于四千军户,神机营里抽调了三百户,其余的从大明各军区抽调。</p>
“多谢宋大人关心,末将家里都安排好了。”</p>
宋隐点了点头,“你告诉家里,如果遇到麻烦,只管去找海商会,或者告诉咱。”</p>
“是,宋大人。”</p>
林小强没有拒绝。</p>
三天后。</p>
宋隐给宋岛购买的物品装船后,林小强带着大军,护送相关人员前往宋岛。</p>
终于启程了。</p>
看着那些食户离开,宋府上下都松了口气。</p>
“孙怡,需要给海商会多少银子?”</p>
宋隐询问。</p>
孙怡连忙拿出账本查看了一下才回复,“回老爷,这次总共花费了三十八万两宝钞。”</p>
“那么多?”</p>
宋隐有些惊讶。</p>
“回老爷,主要耗费在钢铁、铁器,还有各个作坊需要的器具。”</p>
“无妨,付吧!”</p>
宋隐大方地挥了挥手,这点钱还不在话下。</p>
……</p>
“宋师,已经是夏季了,就京城周边下了点雨,其他州府降雨也是少得可怜。”</p>
“稻苗虽然发芽却长不大。”</p>
宋府内。</p>
朱棣躺在躺椅上,喝着冰镇果汁,有些忧心忡忡。</p>
宋隐却像没心没肺似的,一点愁容都没有。</p>
“春耕时,百姓都有了今年会出现大旱的准备。”</p>
“可现在老天爷多少降了点雨水。”</p>
“这结果已经很好了。”</p>
朱棣忍不住转头看向宋隐,“宋师心态倒是好!”</p>
“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吗?”</p>
宋隐笑了笑。</p>
朱棣询问,“这就是宋师说的,不要内耗?”</p>
宋隐愣了一下。</p>
朱棣突然询问,“宋师听说了吧?”</p>
“你想说的是哪件事?”</p>
宋隐惊疑不定。</p>
朱棣冷声,“兀良哈三卫似乎不老实。”</p>
“兀良哈三卫如何不老实?”</p>
宋隐愣了一下,随后不屑一笑,“他们不老实,难不成想要造反吗?”</p>
朱棣眸中闪过异色,“宁王上奏,想要出动三万兵将,到海外建国。”</p>
宋隐心惊,“难不成是宁王在背后……”</p>
“不是!”</p>
朱棣摇了摇头,“宁王不蠢,他不会,更不敢。”</p>
宋隐点头,“那就是蒙古人看到大明大旱,想趁火打劫。”</p>
“他们也想要城池!”</p>
朱棣这么说,宋隐愣了一下。</p>
半晌才开口,“看来还是那些鞑靼人招惹的事情。”</p>
朱棣点头,“辽东今年没有发生旱情。”</p>
“不过蒙古人想要城池,也不是不行。”</p>
宋隐思忖片刻,“如果他们同意,给他们在凉州城外跟鞑靼人一样的待遇也行。”</p>
朱棣询问,“如果他们不同意遣散大军?”</p>
宋隐相当自信,“按照鞑靼人在城池的待遇,你觉得兀良哈三卫那些蒙古人能坚持几年?”</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