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提出再建两条高速马路一事,朱棣很感兴趣。</p>
当即询问,“宋师觉得,在何处建高速马路?”</p>
宋隐想了想,“再过几月就到寒冬,北方冬天无法开工。”</p>
“不如选在南方,像西南有海道,建在西南实惠也大。”</p>
“建一条从京城到四川的高速马路如何?”</p>
朱棣挑了挑眉,“宋师可知,四川高山峡谷颇多。”</p>
宋隐微微一笑,“可以用炸药炸山,遇水搭桥,如果过于险峻就绕路,能建到哪就到哪!”</p>
朱棣思忖片刻,“四川以西,就是乌斯藏!”</p>
“京城距离四川三千多里地,若有高速马路,能更好地控制四川。”</p>
“没错!”</p>
宋隐点头。</p>
朱棣又问,“那另一条呢?”</p>
宋隐脱口而出,“云南!”</p>
朱棣眸光一亮,不由有些担忧,“半年时间,能铺建好京城到云南的马路吗?”</p>
“不行!”</p>
宋隐干脆地摇头。</p>
朱棣再问,“那宋师为何要选择云南?”</p>
朱高炽发现,他负责的工程,结果自己都插不上嘴。</p>
宋隐解释,“云南交趾盛产粮食,把交趾粮食往北方运,费材费力还费劲。”</p>
“但北方青壮年来到此处,却相当容易。”</p>
“而且越往南,冬天越不冷。”</p>
“行!”</p>
朱棣当即点头,然后终于看向朱高炽。</p>
“炽儿觉得如何?”</p>
您都拍板了,我还能说啥?</p>
朱高炽心里诽谤一句,神色赞同,“这两条高速马路,以工代赈都很适合。”</p>
“那么,就这么定了!”</p>
朱棣点头。</p>
“是,父皇!”</p>
朱高炽连忙应下。</p>
朱棣满意地点头,然后向宋隐看去,“宋师还有何妙计?”</p>
宋隐思索片刻,才开口,“朝廷应该鼓励商贾,把南方粮食运到北方。”</p>
“也要鼓励,他们返回时,多运些海外粮食。”</p>
闻言,朱棣眯了眯眼。</p>
“怎样鼓励?”</p>
“商贾重利,当以利诱惑!”</p>
“商税?”</p>
“没错!”</p>
宋隐轻轻点头,“商贾为利才经商,有利益才能让他们主动上心。”</p>
“好!”</p>
朱棣轻轻颔首,“咱让户部和税课司去办。”</p>
宋隐补充,“我担心户部和税课司官员,跟当地士绅勾结,阻挠此事。”</p>
朱棣神色一肃,“咱刚抓了那么多贪官污吏!”</p>
宋隐摇头,“洪武年间,抓的贪官更多。”</p>
朱棣神色一僵。</p>
贪官哪里抓得完?</p>
“宋师有何办法?”</p>
宋隐叹息一声,“我也没办法,只能建议提高商贾地位,让他们有能力跟士绅对抗。”</p>
朱棣不屑地嗤笑,“大明官吏,几乎来自士绅望族,商贾如何跟他们对抗?”</p>
宋隐顿时无语。</p>
他沉默片刻,才开口,“不如让商贾可以向锦衣卫告密的权利。”</p>
“商贾走南闯北,很会察言观色,也了解各州府情况。”</p>
“如果贪官污吏,商贾比锦衣卫和御史更清楚。”</p>
“让商贾告密?”</p>
朱棣眸光一亮。</p>
朱高炽也非常感兴趣。</p>
见多了商贾的作用,又得知那么多劣绅的残暴。</p>
他们对商贾好感直线上升。</p>
“为了鼓励商贾检举,可以设立奖赏制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