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一聊到海外蛮夷国的情况,就越说越兴奋。</p>
从他如何出海,到找到旧港,又如何制服当地蛮夷,再到建国、建海港,海港每日有多少船,又有多少蛮夷商贾来洽谈生意。</p>
一直说到他在赵国如何威风凛凛,如何享受惬意生活……</p>
所有藩王都听得入迷,眼冒精光。</p>
身为藩王,什么世面没见过,更是享尽荣华富贵。</p>
可是,朱高燧描绘的那些,自己说了算,逍遥自得,还不用面对奸猾的文臣,这些他们都没有体验过。</p>
楚王朱桢更是被吸引,很是感兴趣,“赵王,真是那样吗?”</p>
楚王朱桢,封地在武昌,在朱元璋儿子中排行第六,曾经跟江夏侯周德兴一起平定大庸蛮夷,又跟江夏侯周德兴和信国公汤和一起,平定铜鼓和卫州等叛乱。</p>
算得上有勇有谋,在众藩王中,称得上贤王,威望极高。</p>
即便是这样的贤王,也被朱高燧说的美景吸引住。</p>
周王朱橚也回过神来,急切询问,“越王,海外的珍贵药草是否遍地都是?”</p>
顿时,所有藩王目光都期待地向朱高燧看去。</p>
甚至连朱高煦,也有些心动。</p>
这一幕让朱棣和朱高炽都神色一僵,这算什么事?</p>
朱高燧那些话,多半是胡编乱造,竟然人人都信以为真?</p>
自然,身为皇帝和太子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想当家做主的渴望。</p>
“当然是真的。”</p>
朱高燧傲然点头。</p>
“如果不是仅有三护卫,还要留五千人保护封地,我还能攻下更多蛮夷之国。”</p>
“皇上,臣弟想打出海外,替大明开疆辟土!”</p>
“皇上,臣弟也愿意领兵出海……”</p>
藩王们纷纷请愿。</p>
不过那些自家嫡长子还小的秦王、代王和晋王这些藩王,虽说向往,却没有开口。</p>
“不着急。”</p>
朱棣轻轻摇头,“身为藩王,首要任务是镇守好大明。”</p>
“虽说倭寇和草原蒙古大患已不足虑,可你们要出海,三护卫只能出动两卫。”</p>
“而且,出海所有花费,都需要自给自足。”</p>
“藩王离开,王府里必须有能担大任的人坐镇,否则等你们回来,王府恐怕已经被那些文臣折腾完了。”</p>
听此,许多藩王都本能地缩起脖子。</p>
确实,那些文臣,特别是御史,极其奸猾,使出浑身解数专挑他们藩王的毛病,找他们各种麻烦。</p>
朱棣见状,满意点头,“海外确实不错,否则咱也不会还是燕王时,冒着被先帝责骂危险,出海打下朝鲜和倭国。”</p>
“你们是咱的弟弟和侄子,真正的一家人。”</p>
“有此好事,咱自然想着你们,如果等几十年,让士林望族壮大起来,先你们一步打下海外蛮国,就没你们的位置了。”</p>
“多谢皇上!”</p>
“皇上所言极是,咱们是一家人,先帝建了大明,我们自然也能把海外蛮国打下来。”</p>
“没错!”</p>
众藩王频繁点头,眼中光芒闪烁,对海外蛮夷之国一副势在必得架势。</p>
朱棣对此很是满意。</p>
随后,藩王们三五成群讨论起攻打海外策略,更多人则是找赵王朱高燧讨教。</p>
朱高燧难得有此机会在藩王们露脸,加上心里不能说出口的小九九,他是有问必答。</p>
甚至还额外说些诱惑的话,让那些藩王更加心动。</p>
恨不得现在就飞回封地,带上自己三护卫,立刻到海外建立属于自己王国。</p>
这宴席,连吃带聊,耗费了一整天。</p>
夜深了,众藩王才意犹未尽地跟朱棣告退。</p>
随着一众藩王离开。</p>
朱高燧正在宫门口等朱高煦。</p>
突然有人搭着他肩膀,耳边传来熟悉声音。</p>
“老三!”</p>
“二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