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宋旭、宋岩和宋玉四人,同封为子爵?”</p>
礼部尚书邓林海,不确定地询问。</p>
“没错!”</p>
朱棣点头,“至于封赏流程,稍后你给咱一份章程。”</p>
“是,皇上。”</p>
邓林海暗叹一声,缓声应下。</p>
“皇上英明!”</p>
对于宋城等人同封子爵,一众文官无人反对,甚至心里还有些激动。</p>
毕竟,开国皇帝朱元璋觉得,文官不配封爵。</p>
大明封爵的文官,必定还有战功。</p>
现在,就封了五个,一个还是商贾。</p>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文臣,日后也有封爵机会?</p>
宴席后就是论功行赏。</p>
现在,终于结束今天议程。</p>
一众藩王和文武百官,恭送朱棣离开后,才纷纷走出大殿。</p>
才离开大殿,许多武勋,就向宋隐贺喜。</p>
一些文官,也想贺喜。</p>
别看宋隐是勋爵,严格意义上来说,宋隐更算是文臣一脉。</p>
承德楼。</p>
朱棣、朱高炽、朱橚还有朱桢等藩王,都聚集在此。</p>
朱棣很是惬意地躺在躺椅上。</p>
身边内侍正摆放着香茶、瓜果及点心。</p>
无论是一众藩王,还是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第一次看到朱棣如此松懈,眼里全是诧异。</p>
唯有朱高炽,早已经见怪不怪。</p>
他这父皇,渐渐变了。</p>
“老五、老六,你们说实话,我给宋隐封王,你们心里真正是赞同还是反对?”</p>
朱棣说完,率先看向楚王朱桢。</p>
朱桢微微蹙额,“皇上,臣弟并不否认宋大人的社稷之功。”</p>
“可是臣弟也担心,先帝在时,为了稳定大明江山,曾立下不得封异姓王祖训。”</p>
“现今,皇上因宋大人的巨大贡献,封其为郡王。”</p>
“这个先例会不会开得不好,让后世一些功臣都有了封王心思。”</p>
“甚至,后世帝王也不用再遵守祖训?”</p>
闻言,朱高炽及一众藩王都连连点头。</p>
朱棣微微一笑,“你们想,如果父皇还在,像宋师这等贤臣,是否愿意给他封王?”</p>
“这个……”</p>
朱桢和朱橚等藩王刚想摇头,随即想到先帝对粮食的看重,又犹豫起来。</p>
“可是皇上,先帝肯定不会看到大明有异姓王,除非死后追封。”</p>
朱棣轻笑,“可宋师的封地不在大明,而是海外的宋岛。”</p>
“皇上英明!”</p>
朱宁点头赞同,“我们也听闻宋大人虽有凡间财神爷尊称,却不贪财,就是好吃和享乐。”</p>
“而且皇上如此宠信,他也不喜欢权势,甚至还刻意远离权势。”</p>
“之前封国公时,宋大人还把封地和食户都选在宋岛,没有选择大明国土。”</p>
“封宋大人为异姓王,应该能放心,他不会有异心。”</p>
朱棣满意点头,“宋师虽说是咱的宠臣,可咱毕竟是大明皇帝。”</p>
“他已贵为世袭罔替国公,又立下社稷之功。”</p>
“财物、权势,都入不了他的眼,只有美食和宋岛!”</p>
“那么,咱干脆把宋岛封赏给他。”</p>
朱棣说到这里,刻意停顿了一下。</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