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和牛二娃在家里安床给鸡仔腾位置的时候,父亲便把昨晚卸下来的黄豆用草架子挑到晒场里,准备晒了打出来,一部分留着家里做豆腐吃,一部分拿去街上卖点钱,换些家用。
晒场里没有其他的人晒东西,正好父亲家的豆子也很多,需要很宽的晒场才可以将所有的豆子给晒完。
头一天晚上,父亲就给我们交代过,要跟他们一起把豆子打了,收拾好以后,就可以种小麦了。
我取了大扫把,将晒场里的石子儿和其它杂物清扫干净,便开始铺黄豆了。
按照父亲的吩咐,首先顺着晒场的边沿,将黄豆把把根朝外,头朝内,一把挨一把(不能重叠在一起)铺一排;铺第二排的时候,换个方向,黄豆把把的头跟第一排的头斜靠在一起,根朝着自己的方向,形成人字模样铺起来;再到第三排的时候,豆把把的头斜压住第二排的根部;然后依此类推循环下去。
父亲跟我说,这样铺的黄豆把把,晒得到家,不存在晒得不均匀的情况。
等黄豆把把一挑完,父亲就将家里的连盖找出来,浸泡在晒场边的小水沟里,他说要泡的时间久一点,用起来的时候,连盖才甩的圆,不涩手。
这连盖是当地人的一种简单农具,主要用来拍打谷麦、菜籽或者黄豆等农作物脱粒。它是由一根竹竿作手柄,再跟用黄荆条编的藤条排中间加一根转接环连接而成。
使用的时候,只需手拿竹竿举过头顶甩起来,使藤条排做圆周旋转,平稳地朝前落下敲击到铺在晒场上的作物上面,然后再抬起手臂,再次拍下,随着连盖连贯性的敲击拍打,使其脱粒。
因为中午过后要打豆子,任务比较重,父亲便吩咐母亲早些做午饭,吃完了好打豆子。
中午的太阳很好,但不算很热。
晒场里,隐约的可以听到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这是豆荚被晒得裂了口子的声音。
四个人分作两组,我和母亲一组,牛二娃跟父亲一组,两两交叉面对,一组的连盖拍下举起的同时,另一组的连盖就得拍下,这样轮番拍打,并不时往前挪动脚步。
这之前,牛二娃就没干过这样的活,别说是跟上我们的节奏,就单是举起那连盖来,总也甩不圆,藤条排不是磕到竹竿上,就是跟我的连盖给碰到一起,搞得我很是恼火。怒斥他两句,让他滚一边去,别跟我们一起打。
牛二娃挠挠头,尴尬地嘿嘿一笑,举着连盖去了另一边,父亲也跟了过去。
见他一个人还是打不好,父亲温和地跟他说“你这样不得行的,连盖举起来要甩圆了才落下去,就不会磕到竹竿,你对面有人的时候,要看清楚对方的连盖,他起来的时候,你就拍下去,等你的起来了,他的也就拍下去了,一上一下就不会撞到一起了。来,你先别忙着打,看我打给你看!”
父亲开始做着示范动作,一遍又一遍,终于把牛二娃教会了。然后回到了队伍里。
接下来,晒场里便传出一阵节奏分明、抑扬顿挫的噼啪声,引得那些从晒场经过的路人一阵驻足观望,赞叹我们一家人打豆子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