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数以百万计的学者,正是赵桓最大的底气!
大宋已经承平数十年,年年都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杰才俊。
他们持之以恒的投入研究,其产生的算力和学术进程是足以抵西方数十年的。
按保守估计,大宋如读书识字的百姓超过了上亿人,受教育率71。
虽然还有接近30的文盲,这个比例不是很好看,比之那些工业强国85以上甚至90,95以上的识字率,显得差距明显。
但要知道大宋的人口基数在那里摆着呢,即便百分之七十的识字率,识字人数也远超其他国家。
而这71识字的百姓中,哪怕只有2人搞搞研究,摸索摸索专利,也是一百五十万的庞大规模。
这个数字是西方一个国家寥寥几百、几千名学者根本无法比拟的。
他们一年的研究成果堆在那里,数量就相当于西方无数国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总和。
虽然绝大部分的科研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古今中外,无不如是。
只要其中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是真金实料,就足以推动着文明向前突飞勐进。
科研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如此,依靠无与伦比的财力和人力砸下去,然后整个科技水平突飞勐进。
所以当平常人审视整个文明究竟是否科技发达时,不用考究那么多细枝末节。
就看一个国家究竟投入了多少科研资金,又持续了多久。
要有怎样的理由才会怀疑,一个国家投入了冠绝古今,远超国外的科研资金,持续数十年的推动发展,这个国家的科技还会落伍?
阿拉伯人的大翻译运动,立竿见影的把阿拉伯送进了黄金时代。
大宋这数十年兢兢业业的学术发展,也把自己的文明推进了显然的快车道。
当年徐岳刚接触这个问题时,他还是因年轻妖孽而闻名,是大宋举国的瑰宝,是一位二十岁的数算天才。
而如今他都已经快要四十不惑了。的确是该有结果了。
赵桓笑着对苏黛说道:“如果太学院核验徐教授的数据准确,卿记得跟朕说一声,朕亲自去给他颁奖,给他授勋,主持他的封侯典礼。”
赵桓十分期望会出现这样一幕,当别的国家还把上帝、真神、佛祖、婆罗门、孔雀王、式神一类宗教人物当作最伟大的人而顶礼膜拜时,大宋境内最受推崇,最伟大的人已经是一位贡献卓越的学者。
无数大宋百姓敬科学大家,对不世出之学者尊崇不已,而不拜鬼神。
仅仅是这种风气,就可以想象两个文明在发展速度,开放精神方面,究竟会有多大的差距。
苏黛认真的说道:“我记下了,如果太学院审核过后,第一时间通知官家。”
等赵桓聊完正事闲了下来,苏黛凑了过来,问道:“官家,有件事我想跟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
“范思忠跟卢维那的嫡长子要加冠了,这是我朝百姓最隆重的一个仪式。以往您政务倥偬,她的孩子周岁抓周都是我去的,这次您能不能跟我一起去?”
“他们俩的孩子都要加冠了?”赵桓惊讶问道
他非常确定一件事,自己跟范思忠还有苏黛认识的时候是建业元年。自己打算去看看东京新风气。这俩家伙,奉子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