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p>
虽然正是山花灿烂之时,但亦多雨多雾,天地间雾蒙蒙一片。</p>
此时的巫山境,犹如大雾降临般,如烟如雾般飘洒的细雨,正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人看不清数丈外的景物。</p>
在青翠欲滴的青山脚下。</p>
不少巫民披着棕色蓑衣,在梯田中低头弯腰插秧。</p>
而山上则是一片片嫩绿的茶树,此时亦有不少年轻巫民,披着蓑衣在如雾般的细雨中采摘……</p>
虽然《茶经》曰:其日有雨不采!</p>
但茶季时间紧,明前茶又只有那么短短几日,一点不采亦是不可能。这亦是为了避免茶芽生长过大,或是老掉,有些巫民还是会冒雨采摘。</p>
“一把伞子二面花,说我妻子在那家。”</p>
“说我妻子在那点,手巾包饭去找她。”</p>
“手巾包饭找不到,拿你情妹代替她。”</p>
而在此时,大雾笼罩的茶山上,传来一个曲调爽朗,旋律悠长的歌声。当歌声响起时,沉闷的天地似乎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茶山之间传来不少银铃当般的少女笑声。</p>
“前头哪人造歌唱?”</p>
另一处大雾的茶山上,传来一个清脆的女歌声:“前头哪人造歌玩?造了几年连几月?哪人造歌不出房?”</p>
“前三师傅造歌唱,前保先生造歌玩。造了三年六个月,八日造歌不出房。”</p>
男声回应。</p>
四周不时传来一阵阵嘻笑声。</p>
片刻后,便有不少男女加入对唱中,欢快的山歌在天地间回荡,在阴沉的天气掀起了几分色彩。</p>
“阿兄为何不唱了?”</p>
茶山上处处湿漉漉,大雾弥漫,蒙蒙细雨斜飞,三丈外便看不见人影。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边快速采摘边在听山歌,但是听着听着,便发现阿兄没有再唱了。</p>
“阿兄?”</p>
少女皮肤白皙,穿着交领上青衣和青色百褶裙,虽然扭头张望了一下,却双手并没有停下来。</p>
她没有多想,继续采摘嫩茶。</p>
虽然少女在雨雾中,但见少女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做细步,精妙世无双。</p>
乃是寨中少有的美人儿,名为阿久。</p>
“阿兄,我先回去摊茶了。”没有多久,阿久的背篓便已经盛满,还没有待阿兄回应,便小心翼翼走下山,准备回家把茶叶摊晾。</p>
雨天采的茶,称为雨水青,青叶需要及时摊开。</p>
虽然可以人为地脱水,但是“雨水青”制作出来的茶叶,颜色、香味都会受到一些影响……</p>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p>
不到半个时辰,阿久便回到寨中,只见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吊脚木楼依山而建。</p>
架构凌空,虚实结合,飘洒轻盈。</p>
卟嚓——</p>
阿久回到家,连忙把背篓放下,接着脱下蓑衣,就提着背篓去摊茶。当她摊完茶,便见天色阴暗得可怕,似乎亦晚了,便没有再去采茶,去准备今晚的膳食</p>
蒙蒙细雨一下在斜飞,并没有停过。</p>
大雾更没有散去。</p>
不知何时,寨中便亮起一处处灯火,飘起袅袅炊烟。</p>
这时,阿久已经煮好今晚的膳食,却见阿兄久久没有回来,便来到飞来椅前探身子张望。</p>
“阿久。”</p>
不远处的小路。</p>
一名身穿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的青年,正好背着茶篓回来,看到靠在飞来椅上的阿久,便傻笑地叫了一声。</p>
“阿辛兄,可见我阿兄?”</p>
阿久扭头道。</p>
“阿宝兄啊,我没有见到。”青年不敢与阿久对视,便望向茶山的方向,道:“都这么晚了,阿宝兄还没有回来吗?”</p>
“阿兄还没有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