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千古一帝,不好当啊(1 / 2)

大唐昭武元年,六月初三到初五。</p>

阿拉伯帝国的80万东征大军,在乌孙国亡国之君提比斯、突厥亡国大汗之子巴特尔的带领下东征西域,与大唐安西候、安西都护府(北府)副节度使蓝玉率领的5万大唐安西铁骑,激战于怛罗斯一带;</p>

此役,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又有西域的石国、戎卢、姑墨、卑陆四国接应的阿拉伯东征大军,险些在怛罗斯全歼大唐安西候蓝玉所率领的5万大唐骑兵。</p>

最终,接到蓝玉麾下副将谭力的求援奏报,大唐安西都护府(南府)副节度使,冠军侯霍去病亲率3万大唐虎豹骑千里驰援,救蓝玉一行于危难之间。</p>

东征西域的80万阿拉伯大军,与大唐安西都护府(南北府)的8万大军在怛罗斯激战两昼夜后,这场东、西方两个超级大帝国之间的旷世对决,以大唐安西都护府的主动撤兵而告一段落;</p>

怛罗斯之战,大唐安西都护府以8万的绝对弱势兵力,对阵东征的80万阿拉伯大军,最终以伤亡5万有余的代价,歼灭东征的阿拉伯军队30万有余。</p>

此战,大唐王朝虽败犹荣。</p>

惨胜的阿拉伯帝国东征大军,在控制了靠近帕米尔高原边境线的乌孙、小宛、石国、戎卢、姑墨、卑陆等西域十余国后,也不敢再继续贸然东进;</p>

而怛罗斯一战过后,元气大伤的大唐安西都护府,以弱势的兵力依旧实际控制着西域半数以上的国家,也不敢贸然西征,寻求与域外强敌阿拉伯帝国东征大军的对抗。</p>

双方在一场激战过后,便各自保持着沉默和克制。</p>

当然了,这沉默和克制只是短暂的表现。</p>

事实上,两方都已经将怛罗斯之战的经过形成文字,派出八百里加急送往各自的都城,等待两国的最高统治者做出新的抉择和部署。</p>

平静的背后,蕴藏着更大的风暴和新一轮的危机。</p>

大唐昭武元年,六月十二。</p>

金陵皇城,金銮殿内。</p>

今日的朝会现场,气氛显得格外的压抑和沉重,大殿之上参加朝会的文武百官俱是表情凝重,心事重重。</p>

本以为,这大唐王朝立国之后,应该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p>

谁曾想,而今却是危机四伏,战火再起,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武将携兵自重。</p>

先是以幽云十六州武将之首、大唐武义伯刘子玉抗旨不遵,拒不执行朝廷兵部的调令;</p>

后有来自西域之外的强敌阿拉伯帝国,派出80万大军东征大唐,与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大唐骑兵激战怛罗斯;</p>

就连本该如探囊取物的东征高句丽,而今也陷入了僵局之中,即便是有“战神”晋王陈龙象亲自统兵出征,又有神机营红衣大炮助阵,在历时三个月之久却依然未能全面占领高句丽;</p>

面对大唐王朝立国后的如此局面,就连朝中素来老成自重的晋国公庞先楚,都忍不住叹息一声:真乃多事之秋啊!</p>

于昭武帝陈怀安而言,面对此“内忧外患”之局面,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千古一帝,果真是不好当的啊!”</p>

书归正传。</p>

朝堂之上,兵部尚书李璟瑜率先上奏,道:“启禀皇上,兵部在接到安西都护府关于怛罗斯之战的奏报后,已经连夜制定了应敌之策,具体为——”</p>

“从两江、两湖和京师御林军中,各自抽调两万兵马,与安西总兵府抽调的二十万兵马,共计二十六万大军组成大唐王朝西征大军开赴安西都护府;”</p>

“在安西都护府,还有十五万大军驻扎于此,加上朝廷抽调的二十六万大军,总计四十余万兵马,与盘踞在西域的阿拔斯王朝50万东征兵马对战;”</p>

顿了顿,李璟瑜硬着头皮说道:“启禀皇上,这已经是兵部在不影响各地备战值守的情况下,能抽调出的最后的兵马了;”</p>

“至于西征大将军的人选,兵部也初步拟定了两人,分别是魏国公常遇春、晋国公庞先楚,还请皇上定夺!”</p>

听完兵部尚书李璟瑜的奏报后,朝堂之上的魏国公常遇春、晋国公庞先楚二人对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的站了出来,向龙椅之上的陈怀安行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