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徵没有说话,显然也很犹豫。</p>
谢敬又道:“以武槐的意思,他绝对一力推举六皇子,但你也知道,先不说六皇子的身份,武槐如今掌握军事大权,日后再加新帝岳丈的名头,只会更加嚣张,太尉一家独大,新帝若言听计从,这江山到底是姓宋还是姓武?而那时又岂有你我容身之地?”</p>
只怕官场变革,流血也不在少数。</p>
韩徵更加怅然,一时也拿不定主意。</p>
他缓慢道:“若任由新皇如此,日后与你说的结果也相差无几,只是时间快慢罢了。”</p>
谢敬想到懦弱无能不听劝谏的明武帝,一时哑然。</p>
韩徵苦笑一声:“最后的结果都一样,还不如按照武槐的意思,让他尽快出兵,保护大庆黎民百姓。”</p>
“国家兴亡,苦得终究是百姓。”</p>
谢敬也有些不忍,到底想不到其他办法,便遂了韩徵的意思。</p>
但他也不愿意做中间的推手,只道:“一切皆有定数,我们不能左右洪流,只将各方态度摆出来,让大家自己选择吧。”</p>
可是有时候,选择其实本身便是一种错误。</p>
他们想要将一切都稳住,反而一切都稳不住。</p>
而百官的想法,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受够了明武帝的窝囊气,一致同意拥护新帝。</p>
但拥护谁呢?一时又争吵起来,又想推举六皇子的,又有人说只有四皇子合适,更是正统出身,可如今四皇子人影子都瞧不见,这批人的诉求基本无望了。</p>
王讳道:“如今各位不愿意六皇子登基,不就是因为南国在攻打大庆吗?可各位不妨想一想,六皇子登基之后,南国也会看在六皇子的面子上,与大庆重归于好呢?”</p>
还别说,他这话想一想还真有道理。</p>
四周官员窃窃私语,有几个犹豫的官员也跟着倒戈,一时拥护六皇子上位的声浪愈发高涨。</p>
成国公笑道:“早说了当初就不该置喙六皇子的出身,瞧瞧,最后还是六皇子更适合这个位置。”</p>
王讳与他一唱一和:“成国公说的是,六皇子龙凤之姿,又知礼有谋,文武双全,是最适合继承大统的皇子。”</p>
一群人私下讨论完毕,韩徵已经知道百官的意愿,主动将压力放到自己身上。</p>
他道:“既然各位同仁都有此想法,我身为百官之首,有责任带领各位去面见新皇。”</p>
说到面见新皇,又有官员犹豫了。</p>
他们害怕最后明武帝仍旧在位,会记恨他们。</p>
也有明武帝刚培养出来的心腹,此刻听完众人想法后想去报信,却被武槐派人捆住了。</p>
吏部侍郎赵冠辰自觉丢了面子,骂道:“你这老匹夫,你哪来的权利如此对我,你们如今的做法,是在逼宫,有违皇权!!”</p>
武槐本来只是听个样子,只是在有人准备溜出去时派人将人拦住,倒没注意对方是谁。</p>
如今看到赵冠辰,他挑眉:“怎么,新皇登基无大政之才,换个人上去坐坐还有问题?”</p>
赵冠辰言之凿凿:“你们这是谋反,谋逆,要被砍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