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黄河大合唱(1 / 2)

“两相好,七巧图,久九长,你输了,喝!”</p>

光着膀子,脚踩板凳,只穿一条亵裤的小衙内,忽然发现赵大虎、赫丹巴特尔他们不吆喝了。</p>

“竖子,老夫让你写歌,你却在这喝酒。”</p>

刘宗周、黄道周和李邦华三个,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老顽固大臣,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军营门口。</p>

“黄大人,不,黄爷爷,你松松手,不要掐耳朵了,疼……”</p>

看着眼前北京教坊司,一群五六十岁左右的大妈,小衙内赶紧系好自己胡乱披上的衣服。</p>

麻蛋,秦淮八艳呢?金陵十三钗呢?额的口味没有这么重啊。</p>

“别看她们年龄大一点,技艺却是拔尖的。那个穿蓝色衣服的顿老,是南京城最有名的琵琶乐师。”</p>

看出名堂的刘大人,出来打圆场。</p>

“让额教歌没问题,但请李大人先不要返乡回家,能否屈尊到额那个儿童团,充当文化教员,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p>

说完,他认认真真的给,罢官免职的李邦华行稽首大礼。</p>

如果是李大人担任崇祯内阁首辅,或者没有离开北京十年之久,大明的命运可能会逆转。</p>

“可以,但我也要先看看你的本事。”</p>

内心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深深震撼的李邦华,微笑着捋着胡子。</p>

“……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大明好,大明好……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p>

十年血战,近百万将士与百姓罹难,三位皇帝离世,流寇造反烽火遍地,无数百姓妻离子散、流浪他乡。</p>

大明官兵和百姓,太需要精神慰藉和鼓舞了。</p>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p>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杀尽敌寇复我疆域,英雄儿郎齐奋起,卫我中华,誓不放弃……”</p>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家乡……”</p>

一首首或抒情,或振奋人心的歌曲喷薄而出。</p>

不光三位老大人涕泪横流,就是教坊司的老艺术家们,也感动的泪流满面。</p>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p>

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吸引来很多宫女太监的围观。</p>

她们几乎都是河北京畿一带的本地人,想到自己生死不明的家人,烧成焦土的家乡,各个眼泪汪汪。</p>

闻讯而来的文武百官,想到自己被贱奴糟蹋的城外庄园和冬小麦田,肯定也是义愤填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