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2 / 2)

在西边激战正酣的时候,东边的朝阳门处,林小风正在整军待发。他身穿铠甲,手持长剑,站在高台上,高声激励着士兵们:“这一战将决定我们的生死!胜利了我们就能名垂青史;失败了则城破人亡!你们身后是我、是大明、是万家灯火、是天下苍生!这一战我们必须胜利!”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昂与坚定,仿佛是在向士兵们传递着无穷的力量与信念。</p>

说完,他挥剑直指城外,高呼道:“起兵伐贼!”他的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响彻云霄。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朝阳门的千斤闸缓缓升起。明军的铁骑如潮水般涌出城门,口号震天:“起兵伐贼!明军必胜!”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p>

“将军,明朝的军队已经出城了!”侦察的骑兵风尘仆仆,一脸急切地向制将军阎添禄报告。阳光照在他满是尘土的脸上,显得格外生动。</p>

阎添禄面色沉稳,如山岳般屹立不倒。他一边迅速布置兵力,准备迎战,一边急忙派使者去通知李自成。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却又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忧虑。</p>

远远望去,明朝军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一个大大的“王”字赫然在目,犹如战神的徽章,令人心生敬畏。阎添禄拔剑高呼:“那是冀资深的关宁劲旅,谢君友,你率领一万骑兵去迎战他们!”他的声音如雷贯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p>

“末将领命!”果毅将军君友身形魁梧,一脸坚毅,正欲行动,忽听阎添禄喊道:“且慢!”</p>

君友一愣,勒住马缰,等待着进一步的命令。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更多的是对阎添禄的信任和敬畏。</p>

“人数有问题!”阎添禄拿着千里镜,喃喃自语,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p>

“人数有问题?”君友不解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好奇。</p>

“对!昨天冀资深进城时,只有六千多人,现在看他们的声势,已经超过一万了!”阎添禄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说完,他把千里镜递给了君友。</p>

君友接过千里镜,仔细一看,也大吃一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仿佛看到了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p>

明朝的军队集结的兵马,不止一万,几乎有两万之众!他们的旗帜飘扬,兵器闪耀,宛如一片钢铁的海洋,让人心生畏惧。</p>

“袁将军,我们该怎么办?”有人焦急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p>

阎添禄犹豫不决,他手下的兵马合计有两万五千人,虽然数量上并不逊色于明朝军队,但他深知明朝军队的战斗力非同小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这样的明朝军队,他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然而仅仅一夜之间,明朝军队的威势就让他刮目相看。</p>

他尤其记得那五百步卒,坚如磐石,不可动摇。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仿佛是一尊尊不可战胜的战神。一千多明朝军队,竟然能够搅动上万顺军的阵脚!这样的战斗力,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p>

“传令兵在哪里?”阎添禄大声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焦急和紧迫。</p>

“在这里。”传令兵应声而出,他的身形矫健,一脸坚毅。</p>

“快去报告中军,明朝的两万军队已经从朝阳门和东直门出城了,请皇上迅速派遣援兵!”阎添禄的命令如雷贯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p>

传令兵离去后,阎添禄下令道:“谢君友、马重僖、马世耀三位将军,你们各自率领五千骑兵,伺机而动。步兵随我结阵,固守营寨,不得有丝毫懈怠!”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仿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p>

命令一下,两万五千人迅速行动起来,如同脱兔一般。他们身形矫健,动作迅速,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p>

一万步兵退守营内,布置拒马、鹿角等防御工事,以防明朝的骑兵冲击营寨。他们的动作娴熟而有力,仿佛是一台台精密的战争机器。接着,各营的火炮都被推了出来,虽然这些火炮攻城无用,但用来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火炮的炮身乌黑而沉重,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p>

一万五千骑兵在三位将军的率领下,退到寨后,准备突袭明朝军队。他们的身形矫健如龙,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野性和不羁。他们手中的兵器闪耀着寒光,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敌人交战了。</p>

阎添禄刚刚部署完毕,明朝的军队就已经整装待发了。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刀剑已出鞘,弓弩也已上弦。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仿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p>

阎添禄观察着旗帜,最南边的是唐字旗。那旗帜在风中飘扬,宛如一片翻飞的云彩。“唐?难道是唐胜宇吗?”他心中暗自揣测。唐胜宇在居庸关战败后,竟然还有七千兵马,这次出城,必定是经过一番休整的。他们的战斗力不容小觑。</p>

在唐字旗的旁边,是冀资深的关宁军。他们军容整肃,甲胄鲜明,让人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傲气和威严,仿佛已经习惯了胜利和荣耀。</p>

“明朝的精锐军队,果然名不虚传!”阎添禄感叹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忌惮,仿佛看到了自己无法企及的对手。</p>

然而……冀资深麾下的兵马,似乎过于众多了?阎添禄大略数了一下,冀资深的军阵,不下一万人!这样的兵力,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p>

在王字旗的旁边,还有一支军队没有旗帜,大约有三四千人,看起来像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他们的装备参差不齐,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他们或许不是最精锐的军队,但却是最勇敢的战士。</p>

还没等阎添禄细看,关宁军就已经开始行动了。一千骑兵首先冲出,如同疾风骤雨一般,直扑顺军的营寨。他们的身形矫健如龙,手中的兵器闪耀着寒光。其余的军队则缓缓地跟进,宛如一片钢铁的海洋。</p>

阎添禄泰然处之,站在火炮后面,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仿佛已经看透了敌人的计谋。</p>

“明朝的将领让骑兵冲阵,真是失策啊!”他心中暗想。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游击、追击才是他们的长处,冲阵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敌人失败的结局。</p>

“开炮!”阎添禄见关宁的骑兵进入了射程,立刻下令开炮。他的声音如雷贯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p>

然而,就在炮手点火的瞬间,关宁的骑兵突然转马头,一千骑兵瞬间分成了几队,向南北两个方向疾驰而去。他们的动作迅捷而有序,仿佛是一台台精密的战争机器。</p>

他们的时间把握得非常精准,顺军的炮火大多都落空了。只有几门炮发出了百子连珠弹,打死了十几个明朝军队。他们的身形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p>

“真是遗憾啊!”阎添禄拍着大腿怒叹道。他没有料到明朝军队会有这样的奇策,竟然能够如此巧妙地避开他们的炮火。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懊悔和不甘,仿佛看到了自己无法挽回的失误。</p>

然而明朝军队并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一千骑兵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直扑火炮阵地。他们的身形矫健如龙,手中的兵器闪耀着寒光。嗖!箭雨和弹丸如同铺天盖地一般袭来,顺军的火炮兵没有铠甲保护,伤亡惨重。他们的身形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鲜血染红了大地。</p>

虽然步兵进行了反击,但是骑兵的速度太快,只是损失了几十人就已经掠过了阵地。他们的身形如同鬼魅一般,让人无法捉摸。</p>

火炮阵地刚刚被清理完,明朝的骑兵又杀了回来。这次他们不是用箭,而是用手雷。轰!爆炸声连连响起,顺军的营寨被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火光冲天,烟雾弥漫,仿佛是一片地狱的景象。</p>

“明朝军队的火炮怎么能够射得这么远?”有人惊呼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仿佛看到了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p>

“不是火炮,是手雷!前几天攻城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尝过它的苦头了,今天又遭到了这样的厄运!”另一个人回答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无法逃脱的命运。</p>

“毒烟四起,我都不能呼吸了!”又有人喊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仿佛正在经历着无法言喻的折磨。</p>

被手雷攻击的顺军大乱,他们的队形被冲散,士气低落。他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仿佛是一群无头苍蝇。虽然他们听说过手雷的名字,但是以前明朝军队使用的手雷体积大且沉重,如果不是力大无穷的人根本无法远掷。所以他们没有料到骑兵会使用这种武器。</p>

实际上,这是明朝军队使用的小号手雷。借助马力的帮助,骑兵可以轻易地将手雷掷出二三十米甚至更远的距离。这样的武器,让顺军措手不及,无法抵挡。</p>

顺军的精锐部队在将领的指挥下,迅速镇定下来。他们举起兵器对峙着,凝神以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敢,仿佛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p>

硝烟渐渐散去,顺军惊恐地发现明朝的步兵已经在战车的掩护下到达了营寨外面,开始清理拒马和鹿角等防御工事。他们的动作娴熟而有力,仿佛是一台台精密的战争机器。</p>

明朝的步兵五百人为一队,前面的人披着双层甲胄,左边挂着腰刀右边拿着盾牌。长矛兵跟在后面,而弓弩和火器兵则殿后。他们的队形整齐划一,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p>

“重步兵来了!”顺军中有人惊呼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无法逃脱的命运。那些亲身经历过攻城之夜的士兵们顿时</p>

阎添禄眼见局势危急,眉宇间透露出坚毅之色,立时厉声喝道:“各位将领听令,随我共赴国难,杀敌以报答君王的恩情!”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响彻战场,亲军一听令,即刻挺枪而立,眼中闪烁着无畏的火焰,奋勇地向明军冲去。亲军所率领的步兵,虽然衣衫褴褛,但士气高昂,始终未曾溃散,也挥动着兵器向前冲锋,与明军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激战。</p>

长矛手作为先锋,他们的矛锋锐利无比,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穿透盔甲直刺敌体,势不可挡。随后的刀牌手,虽然刀光闪闪,但一击之下难以立即毙敌,双方在力战之中,都拼尽了力气、技巧和格挡的机会。甲胄和盾牌在战斗中多次抵御了敌人的攻击,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死神的低语。紧接着,两军陷入了混战,士卒们相互碰撞,前仆后继,脚踏着乱尸,吼声震天动地,头破骨裂,四肢断折,瞬间失去了战斗力。惨呼声与兵刃交击的声音,不绝于耳,仿佛地狱的交响乐。</p>

战斗并非简单的群殴,冷兵器之战的杀伤要害,在于阵形的崩溃。勇士虽然强大,但终究只是个体,群战的真谛在于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最大程度地削弱敌人。在战场上,即使损失了十成的兵力而阵形不乱,那才是精锐之师。冷兵器之战,不仅仅是为了杀人,更是为了削弱敌人的气势、摧毁敌人的阵形,让敌人陷入混乱与恐惧之中。</p>

阎添禄稍稍后退,努力镇定心神。他深知兵力一旦崩溃如山崩地裂之势,难以挽回。双方兵力相当,胜负关键在于士气。只要保持这股士气,明军绝非他们的对手。他环顾四周,寻找一处高地,以便更好地观察战局。在亲兵的环卫中,他登上了一处小丘,眺望骑兵的战况。他麾下的骑兵有一万五千人,虽然不清楚敌人的具体数量,但料想明军最多也只有一万骑兵,因此他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而且,他已经派遣使者向李自成求援,中军还有一万余人,援军一到,明军必败无疑!</p>

他拿起千里眼眺望,只见双方骑兵驰骋追逐,旌旗在风中翻飞,如同彩色的波浪。他惊讶地发现,除了王旗之外,还有十余面绣着“吴”字的大旗。吴?他思索着明将中姓吴的,只有吴三桂了!难道吴三桂也来了?阎添禄惊愕得无以复加。他不是应该在玉田吗?什么时候进城的?桑东序守卫通州,为什么没有阻止他?吴三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一切的疑问如同迷雾般笼罩在他的心头。</p>

忽然,他又在乱军中看到了一面高扬的“刘”字旗,正袭击着马世耀的骑兵。刘?明将中谁姓刘?不是刘泽清,他已经死了;也不是刘良佐,他正在江北追击张献忠。他思来想去,怀疑那是左都督蒋太微。吴三桂能潜入京城,蒋太微也可能趁夜而入。然而,这么多军队进城,难道没有察觉吗?如果没有,这一定是明军的诡计!</p>

阎添禄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无论是否是诡计,他都必须求援。于是,他命令部下结成阵形抵御敌人,并急忙派遣使者向李自成求援。他深知,这一战关乎国家的命运,关乎君王的安危,他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p>

……</p>

“报!皇上,阎添禄将军求援!”传令兵策马疾驰到李自成面前,声音中带着急促与焦虑。</p>

“求援?”李自成观察着战况,心中有些不悦。顺军可调动的兵力只有七万,其中三万五千正在攻城,阎添禄领着二万五千人守卫朝阳门。中军仅剩一万,这是军心的所在,不能轻易调动。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犹豫与决断。</p>

“是的,阎将军说吴三桂、蒋太微参战了,敌人众多而我们兵力不足,难以支撑!”传令兵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p>

“胡说八道!”李自成怒不可遏地拔出佩刀,刀光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吴三桂在玉田,蒋太微被阻在通州,他们怎么可能参战?他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愤怒,对阎添禄的求援感到不满。</p>

传令兵心中恐惧,勒住马匹后退,“皇上,这话是阎将军说的。”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惶恐。</p>

“不允!告诉他,精锐的兵力都在他麾下,务必死守,等待转机!宗敏虽然伤亡惨重,但攻势如破竹,午时一定能攻克城门!”李自成的声音如雷鸣般响彻战场,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坚信阎添禄能够守住朝阳门。</p>

传令兵不敢有丝毫懈怠,疾驰而回向阎添禄报告。他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也深知阎添禄所面临的困境。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阎添禄能够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p>

阎添禄的处境已经接近极限。没有火炮的支援,他难以抵挡明军重步兵的冲击。他所依靠的,只有不屈的士气而已。他站在高地上,眺望着战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知道,这一战关乎国家的命运,关乎君王的安危,他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p>

骑兵也是同样的情况,虽然人数众多,但明军的火器猛烈,弓弩远程射击,手雷伤人伤马。战马没有护甲,每爆炸一次就会导致群马惊慌溃散,战斗力大减。然而,阎添禄并没有放弃,他依然坚定地指挥着骑兵冲锋陷阵,与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p>

战局瞬息万变。骑兵正在围攻明军的骑兵时,步兵营地突然传来被攻破的消息。唐胜宇率领五千精锐士卒,突破了顺军的防线,冲入营地之中。他们分兵两路进行放火杀戮和掠夺,顺军顿时陷入混乱。阎添禄起初还能控制局面,他斩杀逃兵以稳定军心。然而,被驱赶而来的百姓和民夫并无忠诚可言,他们只求活命,反而冲向明军反方向逃跑。这使得顺军的混乱愈发加剧,士气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p>

阎添禄深知,这一战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守住朝阳门,等待援军的到来。他咬紧牙关,眼中闪烁着坚毅的火焰,继续指挥着士卒们奋勇杀敌。他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赢得胜利的希望。(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