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打马游街(1 / 2)

殿试结束之后,又进入到了紧张而漫长的等待中。</p>

当然,那些在之前的会试中表现不佳,没能参加殿试的举子,已经失去了新一轮的竞争资格。</p>

有不少举子已经返回家乡,也有些举子留在京中,想要等待殿试的结果。</p>

殿试结束之后,所有士子的试卷经过密封,收存。等到阅卷日,这些试卷分别交给至少八位阅卷官,进行轮流传阅。</p>

每一位阅卷官,都会在考生的试卷上加上“○”、“△”、“\”、“1”、“×”等五种记号,其中得到“○”最多者为佳卷。</p>

而后,阅卷官们选出○最多的十本试卷,呈送给皇帝,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p>

等阅卷进行到最后阶段,众位考官整理出前十之后,都开始讨论起了陆诚的那一份堪称最完美的答卷。</p>

“此卷的确非凡,其中策问答题尽显锋芒,积极进取,却又虑事周全,不失稳重,真是难得。”</p>

“依我看,这今科状元恐怕就是他了。”</p>

“一切还需陛下圣心独裁。”</p>

很快,前十名的试卷都被送到了昌泰帝的御案之上。</p>

昌泰帝一一阅览,特意将陆诚的试卷放在最后。等看完别的试卷,再看陆诚的试卷,不自觉的连连点头:“好,好,好!”</p>

下方的内相戴权听到昌泰帝连说三个好字,就知道今科状元已经有了结果。</p>

随后,昌泰帝又将阅卷官召集起来,开口询问:“诸位爱卿,朕欲定陆诚为今科状元,你们以为如何?”</p>

“回禀陛下,陆会元才学出众,却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恭喜陛下,今科将会出现一名六首状元,此乃陛下教化天下之功,大明文教昌盛之象!”</p>

“臣为陛下贺!”</p>

“陛下,微臣以为当更谨慎一些。这陆诚年少成名,未必是一件好事。若是能再打磨一番,定能成为国之栋梁。”</p>

“杨学士此言差矣,自古以来,有志不在年高。文姬六岁辨琴音,曹冲七岁能称相,甘罗十二岁为相,冠军侯18岁就能率800精骑深入漠北。</p>

而今,这陆诚才学无愧于状元之名,何故要将其打压?少年人正在昂扬向上,正如初生之朝阳,若是强行打压,反而适得其反!”</p>

“臣附议,科举为国选才,陛下为才是举,正当公平公正。况且,六首状元,实乃祥瑞,乃是我大明鼎盛之象!”</p>

“好了,诸位爱卿不必再议!朕意已决,定陆诚为今科状元!传旨,拟榜!”</p>

昌泰帝即位已有十四年,手中权利日盛,一直想要施展胸中抱负。怎奈上面还有个太上皇,虽然已经退位,可朝中仍有不少支持者。就连不少勋贵家族,也一直心向太上皇,这让昌泰帝心中十分不爽,对朝中大多数老臣都不太信任,更倾向于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p>

陆诚虽然年少,但试卷之中的策问很对昌泰帝的胃口,昌泰帝自然要大胆任命,既是要重点培养陆诚这个人才,也是要借机打压那些心向太上皇的老臣。</p>

其实,后来贾家的没落,被抄家,也和贾家押注在太上皇身上脱不了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原因。</p>

林如海虽然算是贾家女婿,但贾敏已死,林如海也一直心向昌泰帝,与太上皇从无来往,与贾家的政治立场完全相反。</p>

随着科举一二三甲的名次全部定好,礼部官员立刻开始拟定金榜,准备好各种礼仪,分派好通知任务。</p>

这一日,陆诚所居住的巷子口忽然传来一阵锣鼓鞭炮声,有官吏身着红袍,带队而来,直奔陆家巷子口。</p>

在这队人马身后,还跟着许多前来凑热闹的百姓。</p>

很快,这队人马走进陆家小院所在的巷子里,顿时显得有些拥挤。</p>

巷子里的百姓听到外面的动静,都慌忙出来观看,很多人都猜出了是怎么回事儿,纷纷看向陆诚家门口。有反应灵敏的,已经跑到了陆诚家门口儿候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