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节 制度(1 / 2)

刘彻看着辽东郡东部都尉成望的奏报。⊙w.

心里面真是哭笑不得。

成望在奏报上说:臣奉陛下诏谕,往朝鲜晓谕其君臣。

刘彻确实下过命令,让辽东郡派一个官员去通报朝鲜君臣关于甲子诏谕的事情——既然要对朝鲜开战,那肯定要先教育一下朝鲜君臣。

汉律中有不教而诛是为罪的豁免条款。

作为皇帝,刘彻也需要一个能进一步激发国民爱国情操的借口。

派人去朝鲜,教育一番。

然后,随便学一下后世米帝的手段,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告诉天下人,朝鲜人是自己作死,并非朕想要侵夺他的土地。

然后,与朝鲜的战争,就将变成一场正义的战争,维护秩序的战争,而非一场侵略战争。

同时也可以瓦解朝鲜国内的部分抵抗意志。

只是,刘彻万万没有料到,成望这个辽东郡现在最高级别的军事官员,居然亲自去了朝鲜?

够胆!

更有种的事情,还发生在后面。

成望在奏报上说:然朝鲜君臣,终不肯奉诏!

然后,他就——“臣出于义愤,于是,杀朝鲜将……斩首百余,筑为京观,以慰惨死边民,在天之灵……”

真是有种啊!

刘彻拿着奏疏,站起身来,踱了几步。

成望的说辞,刘彻一句都不肯信!

什么朝鲜君臣终不肯奉诏?

不肯奉什么诏?谁的诏?

这个成望春秋笔法玩的真是顺溜!

至于后面的什么出于义愤,刘彻就只能呵呵了。

整个事情,这个辽东郡东部都尉给刘彻的感觉。就是在拿着鸡毛当令箭,自作主张!

刘彻活了三辈子。这样的事情,岂能瞒过他?

看着这奏疏。刘彻就不由得想起了小猪统治时期发生过的同样类似的事情。

一个叫涉何的小猪近臣,奉小猪的诏书,去朝鲜出使,回来的顺手宰了送他的朝鲜大将和贵族,然后,上报小猪……

只能说,历史真是出奇的相似啊!

这些官僚们,还真不能小看了他们!

这个事情,刘彻现在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就是派出使者,调查整个事情过程,然后,根据事实来决定——这样的话,这个成望妥妥的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矫诏、欺君,哪一个都够杀他全家了!

只是,刘彻除了爱与正义外,找不到要这么做的理由。

后世欧米的殖民者们,哪一个不是败类人渣王八蛋呢?

但就是这些败类人渣。生生的给白皮们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即使到了新千年,欧洲白皮都还享受着这些败类人渣的遗产。

因此,像成望这样胆大够种的官僚。刘彻倒是希望能多一些。

起码,胆大妄为,比遇事胆怯。因循守旧好多了。

况且,真要那么干了。刘彻觉得,他恐怕会打击以后的殖民者的积极性。

想要殖民。首先的第一条,就得学会把夷狄当牲口看。

跟他们讲礼义仁恕的话,不止会养出一条条白眼狼,更可怕的是,他们未必会领情!

譬如说,三哥家的贱民们……

但,要是不处置这个成望,朝野上下的舆论就不提了。

刘彻担心,以后某些家伙有样学样,玩出类似后世霓虹一样的下克上,那就不好玩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要是以后的军官大臣,都这么玩,他这个皇帝就该去玩泥巴了。

第二个选择,自然就是奖赏这个官僚,给他升官加爵,作为典型,到处宣传。

只是,这么做除了激怒整个朝鲜君臣,使之不顾一切甚至于倒向匈奴外,没有任何好处!

刘彻现在面对的局面,可不是后世小猪面临的局面。

小猪征伐朝鲜时,匈奴人缩在漠南,头都不敢露。

当时,匈奴人恐怕还会对汉军攻击朝鲜,感到庆幸。

但现在可不同。

匈奴人的势力如日中天,一旦朝鲜放弃一切顾忌,全面投向匈奴,甚至成为匈奴的一个附属势力。

那时候,就麻烦了!

更麻烦的是,现在,刘彻还没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打朝鲜,只是他的一个战术目的,通过打朝鲜,拿到梁**队的控制权,才是他的战略目的。

这个成望打乱了他的计划和部署,还想要好处,做梦吧!

刘彻没马上下令,派出使者去抓他回长安,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至于第三个选择,那就是装哑巴,装作没有这个事情,不予任何回应。

很快,刘彻就做出了决定,他将手上的奏疏,丢进王道的手中,吩咐道:“拿去烧了1

这封奏疏是成望的密奏。走的是特殊途径,没有经过丞相府,所以,只要烧了它,除了刘彻与成望自己外,没有人能知道整个事情。

只是,这样一做,刘彻清楚,成望就得看他的命了。

朝鲜人是肯定忍不下这口气的。

而卫满朝鲜,别的可能没有,但刺客、亡命之徒多的是!

许多在汉朝被通缉的罪犯,最后都是跑去了三越、匈奴和朝鲜避难。

小猪的那个涉何,就是死于朝鲜人的报复。

然而,这与刘彻何干?

成望既然敢做出这种事情,就得承受因此而来的风险!

他要是能躲过朝鲜人的报复和暗杀,那就证明,他还有点用。

躲不过正好!

“恐怕这也是小猪当年放任涉何的原因罢?”刘彻心里想着。

然后,刘彻就不再去此事了。

对刘彻来说,眼下最大的事情。毫无疑问就是即将举行的考举。

根据内史衙门和少府衙门的预计,今年的这次考举。参考的士子人数,恐怕会超过一万人!

这么多人同时在长安参考。无疑是对刘氏政权组织能力的一次考验。

为了维持秩序,刘彻已经下令,从灞上抽调用于防备匈奴入侵的一万军队回到长安协助南北两军。